-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新华网郑州4月24日(新华社记者 甘泉、李安)他的多幅书画作品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他曾为毛主席纪念堂题词。作为书画家,他从不卖画,24日却将作品捐赠给自己家乡河南新乡。他说,自己只是一个从普通农家走出的书画耕耘者,“我是农民出身,我做的不过是放下锄头,拿起笔头。”
书画界对太行山的内涵挖掘不够
侯德昌1933年出生于河南太行山区辉县南田庄村一个贫苦农家。对于绘画的最早记忆,是幼时放牛、割草、打柴的间隙,拿着石块在田边画牛,或以沙作画。1956年开始,侯德昌负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故乡太行山是他一生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他说:“太行山气势雄伟、结构清晰,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源远流长,但对太行山的内涵挖掘却不够,我做的就是要填补这些空白。”为此,侯德昌经常前去太行山探访,跋山涉水、寻找灵感。
1995年,侯德昌在辉县历时两个月采风,选取了百泉、郭亮、石门天池、潭头电站、南坪松瀑、白云寺、大佛殿、文昌阁、八里沟、龙水梯等十处具有代表性的人文、自然风光,绘制了《辉县十景图》。
“我出生在太行山,艺术的道路上,人、画、山始终是联系在一起,对太行山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感情转变成艺术追求,就是要用太行山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侯德昌说。
为国家和民族精神创作
“是国家培养了我,给国家和人民做事是理所当然的。”侯德昌说,他的艺术之路从开始就和国家民族息息相关,他为国家而画、为人民而画。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大型国画《幽燕金秋图》描绘由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的秋景,以宏大气魄和全景式构图展示燕山长城的雄姿。画面远景处山峦耸立,长城雄卧,巨浪拍岸,山风海浪逼人而来,近景处则苍松昂扬,花红绚烂。侯德昌说,这幅山水巨作传递的祖国之情、民族之情,正代表了这个时代蓬勃有为、不屈不挠的时代精神。
瞻仰过毛主席纪念堂的人,对纪念堂镶嵌的17个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往往会印象深刻。这幅隶书作品出自侯德昌之手,几个字也成为一个时代人民的心声和永恒的印记。
侯德昌擅作大幅书画。人民大会堂内《黄山卧龙松》《松涛深处听泉声》《松瀑图》、隶书《到韶山》、草篆《九九归字图》,中南海《山永寿松长青》,八一大楼内《长城雄关图》等,他的作品大都雄浑厚重,表现了历经沧桑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民族精神。他说:“太行山人艰苦奋斗、改变命运的历史,就像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史诗缩影。”
从不卖画却慷慨捐画
身处艺术市场化大潮中,侯德昌则是一位不愿出名的艺术家。他选择和市场保持距离,从不卖画。他说:“先有人品,后有画品,人无品格,下笔无法”,艺术创造要纯粹,需甘于寂寞,固守心中家园。
他的画博得艺苑极高赞誉,却不是市场上的“高价商品”。他从不将自己的画拿到市场上出售。对一些人的不理解,侯德昌袒露心迹,他说:“如果拿起笔就想到钱,这是很大的毛病,对做学问练功夫没有好处。我感觉首先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学问。”
侯德昌先生从不卖画,却经常慷慨捐画。为了弘扬传统绘画艺术,侯德昌选择将自己的艺术馆建在新乡市辉县的山区农村。他向家乡人民先后捐赠180多件(套)书法、绘画作品,其中包括丈八尺书法《兰亭序》、25米长巨幅国画《苍松图》、丈六尺的书法作品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丈八尺的国画作品《半岭桃花迎春风》等精品,供群众观赏。
国家哪里有灾难,哪里就牵动着他的心。1998年长江洪灾,侯德昌捐出自己的作品义卖,还捐出现金。抗击“非典”、四川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他都捐画捐钱,至今已经难计其数,以实际行动表达一个艺术家的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