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昨日上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的内棺被整体打包,安全送至文保用房。专家介绍,内棺将于今天在文物保护房的低氧实验室开启,耗时大概一周。央视新闻报道,墓主身份初步推断为汉废帝刘贺。
三文物同时“搬家”
昨日上午9点半左右,层层包裹的主棺内棺离开安放2000多年的墓室,沿着轨道被航吊出椁室,运往1公里外的文物保护站。
据专家介绍,整个内棺事先已经被钢板、松木和特殊泡沫整体套箱,形成一个长约4米、宽1.5米的异形体,重达4吨。为保证吊运不出差错,考古队员对航吊设备进行了反复的拉力测试和加固工作。
除内棺外,昨日还吊运了主墓回廊钱库中的五铢钱和位于主墓北面的5号墓的棺柩。此前有专家推测,5号墓是海昏侯生前最宠爱妾侍的祔葬墓,因为墓前祠堂有非常精美的明础,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特殊。
这三文物将同时进入实验室考古阶段。
运输全程戒备森严
从海昏侯墓主墓到1公里外的文物保护站6号库房,运输过程中,一路都是武警、特警荷枪实弹共同护送。
不仅运输过程如此,考古队在发掘全程都对安全尤为重视。
在文物保护站可以看到,除了有360度无死角监控外,还有警察24小时轮流值守、警犬随时戒备。
在主墓,当地在此设立了警务站,想从大门进入墓室,要经过逐层审批,并佩戴证件,通过一道公安、两道武警的检查。
开棺清理耗时约一周
海昏侯墓实验室考古环节的负责人、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李存信介绍,根据计算,今日开棺后,棺内清理大概需要一周时间。
按原计划,开棺本应在2015年底完成,但由于诸多因素,才顺延到今年1月。因此,工作人员将加快进度。
另外,考虑到文物安全,整个开棺过程将不对外开放。每隔几天,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海昏侯墓考古队都将对媒体做统一发布。
揭秘1 打包转运保护丝织品
去年12月26日上午,为了决定是否打包转运,专家组曾对内棺进行过试开启。
当天,工作人员在内棺盖板的南侧用钢钎打开了一条小缝,通过照射LED灯观察棺内情况。专家组成员、丝织品专家王亚蓉观察发现,棺内的情况比想象的要好,通过小缝,她看到大量的玉器,其中最让她惊喜的是,发现了丝织品的痕迹。
据了解,丝织品的主要原料是桑蚕丝,由于埋藏时间过长,纤维已发生老化,若直接开棺,氧气和强光可能会导致其脆化、粉化,变得面目全非。出于保护丝织品及其他贵重文物的考虑,专家组决定将内棺整体打包,运至低氧实验室处理。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李存信告诉记者,较外棺来说,内棺目前的保存情况较为完好,今日开棺,准备直接揭开棺板,再根据棺内的情况进行清理。
据了解,此前海昏侯墓中出土的2万余件文物已基本完成应急保护工作。其中,最受关注的竹简木牍已完成加固工作,下一步将重启剥离工作。下阶段,内棺清理工作将与其他出土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同步进行。
揭秘2 首次使用低氧实验室
为了便利实验室考古,实验室内还安装了可以帮助文物“倒立”的横车。当文物的叠压情况较严重,导致无法继续清理时,专家可以使用横车对整个箱体进行180度反转,进行逆向的发掘清理工作。
李存信说:“一个箱体六个面,正面不行从侧面,侧面不行把它翻转过来从底下逆向发掘,让每个遗存保持它的完整状态。”
目前,文物保护房内,一个长5米、宽4米、高2.2米的低氧实验室已经组装完毕。由于棺内文物复杂,在处理不同种类文物时,低氧实验室可设置不同的氧气含量、湿度、温度。在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将戴着氧气面罩处理内棺。
据悉,低氧实验室是在国内实验室考古领域中首次使用,这套可移动、拆卸的装备也是为处理海昏侯墓考古而设计,总价值为500万元。而设计这套设备的厂家,此前生产的都是“高精尖”的军事设备。
在实验室旁,还专门配备了古尸存储柜,在发掘过程中如果出现尸骨,将第一时间送入存储柜处理,并进行体质人类学与病理学测定。
揭秘3 多证据暗示墓主身份
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介绍,据初步推断,墓主很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史料记载,刘贺,汉武帝孙子,5岁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其膝下无子,侄子刘贺在大将军霍光的操纵下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公元前74年7月18日,差7天满18周岁的刘贺登基。然而,仅仅27天之后,霍光就联合一些大臣,废了刘贺的帝位。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汉废帝。
此前,已经有一些证据指向了刘贺。比如车马坑,杨军介绍,公元前33年,汉成帝下令废除诸侯王车马陪葬制度,根据生卒时间,可以推断墓主为刘贺。
再如在椁室发现的2米多长的床榻。按照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说明墓主生前经常使用床榻。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信立祥说,这与史料中称刘贺曾患有比较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相吻合。
“开内棺,我最期待的,是能发现证明墓主身份的直接证据,比如说金印。”杨军说。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