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孙红璎
2月28日,由南岸至尚美术馆、白云至尚美术馆主办的至尚文化论坛“岭南山水画的现状与未来”在白云至尚美术馆举行。许钦松、卢延光、方楚乔、张绍城等一众著名岭南山水画家、艺术评论家聚首一堂,探讨岭南山水画的出路。
近 些年来,岭南山水画人才辈出,既有各具风格、个性的中青年艺术家,也不乏潜心钻研、追求革新的有识之士,他们正以不同的艺术视角和艺术表现形式推动着中国 画的持续发展。同时,岭南山水画也已渐渐成熟,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慢慢暴露出来,引起众多艺术家的关注甚至争鸣。
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指出,由于长期受到西方造型艺术教育的束缚,当前山水画存在过于写实、欠缺东方艺术应有的意象精神的弊病。美术批评家黄继谦则认为,在绘画渐渐淡出的当下,岭南山水画如何继续发挥自身的意义,画家需要就此给出自己的答案。
岭南山水画“有高原缺高峰”
“与当前中国山水画坛的整体情况相似,岭南山水画也存在着扁平化的问题,出现‘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座谈会上,许钦松开门见山地指出当前岭南山水画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山水画整体出现的困局与过去“八大美院”采用的教育模式不无相关。
“这种体系在油画、版画领域出现的问题不多,但国画是具有中国人特有意象精神的东方艺术。是否适合将其归结到西方造型艺术的模式之中,值得我们重新反思。”许 钦松认为,当前的美院教育体系对国画的人物画造型带来的整体影响是积极的,然而,山水画所需的意象思维、意象表达和意象精神,却很难通过素描技法加以训 练。相反,这种训练模式还有扼杀意象精神之虞。
许钦松同时指出,虽然岭南画派素以“注重写生”为旗号,而写生也确实改写了中国画的格局, “但有人提出‘写生就是创作’的观点,我却不予苟同,现在许多山水画作品都是直接地将写生素材毫无选择、毫无提炼地移植到创作中来,完全没有经过从‘第一 自然’到‘第二自然’的过程,表明我们这样的功力还是太薄弱。”
对于许钦松的批评,原广东画院院长张绍城则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这个事情正在改变,比我们年轻20岁、现在40岁到50岁之间的这代人已经不是这样了”,“对于刘思东、黄唯理、陈映欣他们这一代人来讲,黎雄才、关山月对他们的影响还不如江浙的陆俨少影响大。”
岭南山水画该如何创新
前有教育体系的僵化,后有“山水画的雷同化”,岭南山水画该如何创新?
卢延光的想法是“从巨匠旁边攀登”。因此他劝大家多吸收,多看,多比较,不光从历史、传统,还从西方吸收文化的营养,“文化的最高是艺术”,“你要创作,要有个性,但是最重要的是有想象,这是能带来独一无二风格的特质,是每一个画家追求的艺术真谛。雷同的永远会被淘汰。”
而朱颂民更是把创新的希望寄托在90后的身上,他说,90后是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能接触到非常经典的传统文化,同时,世界先进的东西也被他们自由吸收。以前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是有导向的,很多导向指导我们,哪个对哪个不对,都形成了定式,“在大树下面是很难长成大树的”。
近年来,岭南书画家先后推出了《客家山居图》、《历代羊城八景》等一系列以岭南人文历史风貌为主题的精品力作。目前,以六祖足迹为题的《南粤禅林图》长卷也 在创作之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水画艺委会主任刘思东正在把目光转向粤北的六祖文化即禅宗文化,希望结合这一“直指人心的意境”,达到中国画的高 峰。一时间,在场嘉宾们根据自己的创作心得、成长经历抑或某种尝试,纷纷提出了可供大家分享、参考的创新创作之路径或方法。
岭南画派是不是已终结?
近年来,“岭南画派是不是已终结”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岭南画坛,一些学者认为岭南画派在关山月之后已经画上句号,但也有人认为,岭南画派现在还在发展,并没有终结,不是“历史概念”。而美术批评家黄继谦则认为,地域画派从来都不是永恒的存在,而只是美术史家形成的结论。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下,南北画家之间的共性越来越多,未来岭南画坛究竟还能不能找到岭南画派的共同特征,这仍是未知之数。”黄继谦的论点得到不少在座名家的赞同,也引起他们对岭南山水画前景的一些忧虑。
“有人提出:‘这个时代不是绘画的时代’。那么,在这个‘不是绘画的时代’里,最核心的文化问题是什么?我们的山水画能否针对这些问题,作出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思考和回答?我们的山水画在今天究竟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黄继谦继续追问。
画家朱颂民则认为,岭南画家不需要被“岭南”的概念画地为牢,限制未来的发展:“有人担心,当代的大师越来越少,我却认为,这让许多青年画家能摆脱大师的阴 影自由发展起来。”画家黄唯理也认为,当前广东画坛百花齐放,画家不必抱团“打造”一种特定的风格。“当然,青年画家还是有必要向其他地域画派学习,从传 统的写意精神中寻找创新基因。”
也有画家提出,岭南画家应该就地取材,从身边的山水人文中提炼岭南山水画精神。“山水画家的产生,大部分都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其实,浙江的山水特征也比较平淡,但当地画家却就此创作出不少佳作,关键是画家要通过自己的敏锐触觉,捕捉到闪光点。”刘思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