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还差8000万,数额有限,欲捐赠者从速。”接受1亿元捐款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呼唤着台下的画家和企业家们,引发来宾们会心的笑声。
单霁翔“打广告”认捐的是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这一项目总共需要筹集资金2.2亿。2016年2月25日,画家崔如琢向故宫博物院捐献1亿元人民币,其中4000万专门用于养心殿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其余分别用于开展故宫的文化传播、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等活动。
这么大的数额,是故宫受捐史上头一遭。
崔如琢捐赠的念头来自一次酒桌闲谈。几个月前,崔如琢在家中请好友王亚民吃饭,王亚民是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他在席间谈到故宫研究机构申请资金很难,企业家马化腾知道后捐过几百万,支持故宫成立了故宫文物保护发展基金。崔如琢当时卖画卖得很好,就提出捐一千万。
“这时王亚民说,他们有三个研究机构,养心殿也需要修。”于是崔如琢提出捐一个亿。
崔如琢同时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的,还有他的代表性书画作品15幅。
“五六十年前齐白石的画一块钱一尺都没人要”
向故宫捐款,是崔如琢的“感恩”。故宫的院藏书画,曾是他学画的启蒙教材之一。
1958年,崔如琢拜山水画家秦仲文为师,老师吩咐他每天去故宫临摹古画。
每天早上九点,十四岁的崔如琢背着画夹子,提着墨盒、小马扎和干粮来到故宫神武门。故宫门票一角钱,来参观的游客很少。崔如琢进宫后,循着熟悉的御花园东侧通道,来到位于宁寿宫和皇极殿的绘画馆,这里几乎成了他的专属画室。崔如琢布置好纸砚,一画就是一天。
“现在这种用功的孩子也很多,”故宫书画部主任曾君说,“只要有好东西出来,有真东西出来,就有学艺术的孩子过去临摹,有时候老师带队。”
故宫古建筑的温湿度控制得不如现代博物馆,书画每年只在凉爽的春秋两季展出4个月,其中秋季展出历代书画精品,分量尤重。2008年故宫破例做了三期书画展,曾君看到一些外地艺术家每天都来临画。
临摹者最关注的是宋元绘画,因为它们存世量很少,故宫拿出来的机会也不多。明清绘画中,受追捧的是石涛、八大山人、陈洪绶等开宗立派的大家作品。
“中国画一定要看原作,画法、墨法都看得很清楚。”崔如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印刷品中,原作非常美妙的笔墨层次大大减损,韵味也随之消失。故宫书画部主任曾君认为,目前国内印得较好的画册,是浙江大学出版社高清扫描的《宋画全集》。“但是再好的印刷品和真迹还是有差距的。真正的色彩、实物给你的感觉,那个冲击力是完全不同的。”
初学者“先入为主”,临摹原作才能走上正道。
想要成为大艺术家,临摹原作仍然很重要。清代画家王原祁,曾经对着元四家的一幅作品临摹了一两年。“因为他要仔细地琢磨,理解了再临。”曾君说。
想要长期临摹,最方便的办法是成为画的主人。王原祁临的那幅元四家就是他自己的收藏。于是崔如琢也开始收藏字画,第一幅收藏来自老师秦仲文。一次课上,秦仲文拿出自己的一幅写意山水给崔如琢讲解,随即送给了徒弟。崔如琢1960年又拜李苦禅为师,“文革”前收藏了老师的画作二十多幅。
如今,崔如琢笑称自己有些藏品比故宫里的还好。他最得意的是石涛的罗汉百像册页,那是石涛26岁到31岁画的一百幅工笔人物,“石涛最重要的作品”。崔如琢的依据是鉴赏家吴湖帆的观点,“石涛以人物最经典,远胜山水。而这又是细致人物,几百个人物”。
“崔先生也是一个藏家,这对他艺术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曾君指出,这在中国当代画家中并不多见。
最初收藏字画时,崔如琢是为了学画,而不是投资。多年后,这些收藏却为他带来了财富。“五六十年前,齐白石的画一块钱一尺都没人要,现在齐白石的画最贵的两千万一尺。不是齐白石变了,是国家变了。”崔如琢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打入世界顶级博物馆
能向故宫捐画,是崔如琢的荣耀。
故宫博物院原本只收藏古代书画,执行流程非常严格。每次遇到古书画拍卖或捐赠,故宫都要请来傅熹年等业内专家掌眼,一旦有人觉得东西不对,就一票否决。曾经有晚清重臣的后代有意向故宫捐出一批家藏文物,因为请来的专家们意见不一致,故宫没有接受。
2013年起,故宫“古书画部”改名“书画部”。曾君回忆,从这一年起,故宫开始重视当代书画的收藏,“现在不收,可能有些大画家就错过了。”
在世画家们也不想错过故宫。“想来捐赠的画家很多,你要想收,不用准备经费。因为故宫收藏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艺术上的肯定。”曾君说。目前故宫接受过吴冠中、袁运甫、张仃等大约十位当代画家的作品捐赠,“他们都是公认画得特别好的大画家”。
故宫还辟出午门展厅,为崔如琢举办个人画展。这是故宫首次为在世画家办展,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5月25日。曾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崔先生捐一亿元人民币,而且是现金到账,对故宫事业的发展有特别大的帮助。”
与故宫遥遥相望的人民大会堂里,也悬挂着崔如琢的三幅画作。
1979年,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需要八张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崔如琢收到作画邀请,他的《山花怒放》最终被选中。“人民大会堂相当于议会大厦,收藏你的画当然是一种荣誉。”
2010年,崔如琢再次受邀,创作了人民大会堂里最大的一幅画《荷风盛世》。画长18米,高2.8米,挂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二楼回廊北侧,背面是傅抱石、关山月绘制,毛泽东亲笔题款的《江山如此多娇》。2011年,崔如琢把另一张大写意荷花命名为《盛世荷风》,在香港拍出1.28亿港元。2012年初,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改扩建工程完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邀请崔如琢为会议厅创作了指墨《飞雪伴春》。
如今,崔如琢又盯上了全球的大型公共空间。他正与美国策划公司合作,计划把自己的画打入欧洲的银行、保险公司,打入世界顶级的博物馆。“让画选一个好国家。”崔如琢相信,这才是画作的升值之道。“我们一线的一些画家,就不断地卖,不断地重复,这不行。所以我很少给画廊画画,我不卖‘行活’。”
“2015年胡润百富世界排名,活着的画家我排第三,亚洲第一,”崔如琢说,“今年肯定是更加第一,今年我拍了8.8亿,第四名范曾拍到四千万,我是他的二十多倍。”
崔如琢认为,中国画的价格是有能力逆袭西方绘画的。前提是,中国人要重视自己的传统。他感到不满的是,美术学院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都是苏联体制,考美术学院还是在考素描考色彩,中国画的教学被边缘化了。崔如琢觉得应该对中国画有自信。“中国绘画的底蕴是哲学,哲学是无限的。石涛、八大山人,近百年来的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他们的画都有很深的哲理。”崔如琢说,“西方绘画底蕴是科学。科学是有限的,所以爱因斯坦没办法了,信上帝,(因为他)解释不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