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3月18日,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组织美术家赴四川开展“重走长征路”写生实践活动。梅启林、杜松儒、刘健、杜滋龄、梁时民、李耀林、王伟平、刘泉义、张兴国、覃志强、张俊明、李江峰、管朴学、李冬、孙剑、张国忠、张小瑛、万勇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家参加了本次活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过程中,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等一些令人心潮澎湃、耳熟能详的事迹都发生在四川境内。在一周的时间里,采风团的美术家们不顾山路的崎岖,先后来到安顺场、泸定桥、冕宁等红军战斗经过的地方,实地感受80多年前的那一段峥嵘岁月。“40年前,我就带学生来过,变化非常大。那时候,泸定桥两岸没这么多房子,现在已经成为了县城的中心地段了,革命老区有了新发展。但当我真正站在泸定桥头,看着桥上十三根碗粗的铁索和桥下湍急的水面,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内心还是非常澎湃的。”已经76岁高龄的著名画家杜滋龄,是采风团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他的一番话也说出了采风团所有美术家们此行的感受。泸定桥两岸经济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地区的新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采风团的美术家们每到一地,不仅参观当地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还会深入到当地的老乡家中进行交流,体验当地人民生活。采风团所到之地是高海拔地区,天气变化快,高原反应也给美术家们的身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美术家们的创作热情却丝毫不减。有些美术家甚至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都在用速写本记录着令他们难忘的场景。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艺术成果回馈于人民,服务于社会。“重走长征路”不仅为美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在沿途与藏、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交流中,大家也深刻感受到了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发展,地方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方人民对艺术的渴望,对艺术家的热情,都在呼唤美术家们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主办方希望在这次“重走长征路”写生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在沿途播下文化艺术的种子,更要用艺术作品弘扬和继承长征精神,激励广大人民为中国今天的事业努力奋斗。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同志曾经书写“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光辉文字,80年过去了,长征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因此,书写长征精神,继承弘扬长征精神成为当代美术家的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
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曾经讲过:“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红军长征那样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