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陆陇其(1630-1692)在《三鱼堂日记》里比较明清士人优劣,说:“明季士大夫相聚,上者言道德,次者论文章,最下宁可涉声色,无有及于货利者,视今日真天渊矣。”
《三鱼堂日记》
看到这则与友人的闲谈,笔者倒是惊讶了一下,清初士人,尤其是由明入清的士人,对明代士风不是都鄙薄有加的吗?不是该骂他们败坏了学术风气、无父无君,乃至亡国易姓了吗?这里说士人品行明优于清,评判标准是什么呢?
标准根据的是私下聚会时的言谈。喝着酒闲聊天,甚至酒酣耳热,无所不谈时,你们会说些什么?这确实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时候,最能反映他一贯的品性与爱好。翻开明人文集,如果此人风流自赏的话,一般都有些赠妓诗,文人雅好,倒并不足怪。平凡或低俗的内容本身,通过诗歌的典雅形式表达,甚至可追溯至《古诗十九首》中的一些经典情感,俗也成了雅了。但明人有一点不同于前人,他们写男女情事,不单单限于写诗,也在日记、书信、记传等体裁中写。
我们曾经被内容主导说骗过一阵子,觉得内容主导一切。但回到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看,形式高于内容才是王道。一句“君子好逑”,脱离了诗歌含蓄、典雅的形式,不是成了土得掉渣的“安红,饿(我)爱你”,便是俗得要死的“春风十里不如你”了。
明人谈声色,以现在的眼光看,大多是物化与赏玩的把戏,很难看出美感。以清人的眼光看,“佻达”、“放纵”、“淫佚”都是他们曾用过的批评字眼,从内心来说,肯定也不曾看出里面的好来。所谓“最下宁可涉声色,无有及于货利者”,是因为有了特定的环境与参照,才会觉得声色好于货利。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其实宝玉讨厌的是那些专讲经济仕途“混帐话”的男子,如果是脱离了这种“低俗趣味”的男子,如柳湘莲、秦钟等,他还是喜欢得不行。看来不管是从祀孔庙的陆陇其,还是穷困潦倒的曹雪芹,都觉得专讲货利好low,还不如谈谈声色。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柳湘莲
其实生活在清初的明遗民是绝口不谈货利的。全祖望(1705-1755)在《鲒埼亭集》里的碑铭志传,好多都是传写明遗民的忠贞气节的。当时文字狱工作抓得很紧,他能写这些志传,有人猜想可能是他续娶了满洲学士春台的女儿,岳家为他提供了政治上的护符(谢国桢语)。笔者觉得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政权稳定后,清廷出于表彰忠臣孝子的心理,而默许为明遗民立传了,所谓“周之顽民,商之义士”是也。该入《贰臣传》的,就算再有功,皇上也绝不会心软,早就拟好了单子等着他呢。
话题扯得有点远,全祖望在集子里记了好多明遗民的事迹,岂止不谈货利,简直就要“饿死首阳”了。比如李中孚(顒),“有馈遗者,虽十反亦不受”。别人劝他道,孟子说以礼相接,也可以接受馈赠。他回答说,孟子可学的多了,别的没学会,单学了这一样,可不好。话说到这儿,也只好任他穷饿去了。杭州仁和县人应撝谦,荐举当然是不去的,请他从事文化事业——修地方志,也不去。以致连件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大夏天仍穿着木棉夹衣走在路上。晒得憔悴不堪时,却被同乡一位任御史的姜姓官员遇到,姜御史忙回家取了两匹越葛送他,说这也不是盗跖之物,就不要拒绝了。赵先生回信说十分感动,但还是拒绝了。他说:我箱板子里还压着夏衣呢,只不过感了风寒,穿厚衣服蒸晒一下。不是不领情,而是我确实不需要。平湖人李天植也是一样性子,饭都吃不上了,朋友中有一位曹侍郎商量着大家接济一下,另一位朋友说:“李先生不食人食,听其饿死可矣。”笔者心想,这朋友虽说直道,却也够狠心的。
陆陇其该则日记写于康熙十六年十二月。早在顺治年间,抗清组织最多的鄞县,遗民就商议着今后该如何。武装抗清失败,大家意识到接下来应该妥协着过日子了。他们一般利用诗社活动讨论一些事情,到后来,大家一致同意,他们这一辈人,如果出仕,或者有颂圣的言行,对不起,我们不能好好做朋友了,开除出诗社。至于各人的下一辈,只要还有科举,则该怎样还怎样,还是要走仕途。到时,大家对各自儿子的出仕,不再声讨,也不作名誉污点处理(李邺嗣《杲堂集》)。
除了开国之初的几朝,明代文人既爱谈道德文章,又爱谈声色,就像中二病的少年,终归还是处于一种较宽松的氛围内。嘉靖帝不可谓无权谋,但为了生父兴献王尊号庙祀等问题,大礼议几至君臣水火。万历帝想以己意立储,君臣拉锯战多年,最后也还是群臣说了算。所以明代士人的参与感满血,对皇帝,对同工,都热情地无时不加以批评指正。这种满溢的热情难免也要化为荷尔蒙,时时体现出来。
明遗民的后代终于不免要出仕了,妥协注定是要背弃先烈遗志的。皇帝终于不那么昏庸了,不像嘉靖似的想升仙,天天在西内祷祝斋醮。也没有万历那样的,几十年不上朝。但强大的帝王似乎一下子让中二少年长成了猥琐大叔,他们中规中矩,潜心学问的莫谈国是,醉心官场的就只有谈如何货利了。皇帝是批评不得了,未免少了很多乐趣。陆陇其也在日记中羡慕唐人写诗不用避忌,说:“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清代士人的不谈声色,也许是强大的皇帝压抑得他们荷尔蒙也分泌少了,以致没兴趣说那些少年轻狂的事。但也有另一种可能,那便是大叔们只敢做伪君子,却不敢做真小人了。虽然谈声色也算不上小人,最近连陈老师都出来喊冤说:好虚伪啊,我只不过把荷尔蒙上色做了点标记而已,你们却非得说关在门内的荷尔蒙好。张爱玲比喻人生是华丽的袍子上爬满虱子,那么清代的猥琐大叔们,可能是怕他们的荷尔蒙成了纯洁神圣帝国这面毯子上的污点,而被圣明的君主抓了现行,所以只好闭口不谈。
在热销的《权力的毛细管作用》一书中,王汎森先生借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说明权力无所不在的渗透。书里主要举著作书写与刻书、刊行等环节里,士人们自我规训的心理与表现。而陆陇其日记中所记的这一则,则为我们提供了权力渗透下私生活的样态。
(本文载于4月3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文章原题《声色优于货利》,现标题为编者所拟。)作者:徐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