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88岁的余光中吟诵起《春天,遂想起》,作为凤凰文化《春天读诗·3》的首支视频在清明节提前上线。九位诗人读诗的完整视频已于4月6日正式播出。
春天, 遂想起
-余光中
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蜒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
喊我,在海峡这边
喊我,在海峡那边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风筝的
江南啊,钟声里
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余光中
清明,冬至后的第108天。胚种入土,万物生长,正是踏青寻春之时。
春秋始,寒食为节,并行祭祀,宋元以降,清明代之,正是怀古思敬之时。
春发多情,悼生凄哀。于是若春色不得见,亡亲无可拜,想念与伤感便愈加浓烈,难以自抑。
再若这份愁怨是一群人、一个时代所共有的呢?只怕那一腔忧思稍稍流露,便已上升成家国之悲了。
就像余光中念起的这首《春天,遂想起》,那里面饱蘸着多少横跨海峡的泪水。
这首诗写于1962年4月29日。13年前,21岁的诗人离开大陆移居台湾。由于两岸的政治隔离,他始终不能重归故里。对故乡的思念日积月累,最终凝聚成字字含情的诗句。
余光中
中国人的江南本就是一种文化乡愁,一方人秀语软、雨细风暖的浪漫乌托邦,一个任何时候都永远回不去的昨日繁华。那是“唐诗里的江南”,是“小杜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是夫差、勾践、西施、范蠡的江南,是“乾隆皇帝的江南”,是多莲、多菱、多螃蟹、多湖、多寺、多亭、多风筝、多燕子的江南,是“酒旗招展的”江南,是遍地垂柳的江南,是“杏花春雨”的江南,是牧童遥指的江南,是晨钟暮鼓的江南。
江南
更何况这个江南还是余光中出生的江南,是“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的江南。这里有他走在太湖边柳堤上的表妹,有从江南小女孩变成的他的母亲。这里是他真真正正的故乡。
江南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浸润在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之中。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与众多的表妹一同长大,并与其中的一位范我存结为连理。
余光中
可是世事纷乱,流离漂泊,大时代的变迁,让他乡成了吾乡,脚下是北望的基隆港。余光中老了,那许多的表妹也老了,再也不能陪他采莲采菱,而母亲则在久无回应的呼唤中老去,再也复活不了。江南是那么近,从基隆港就能回去,从松山只用飞三个小时就能回去,却怎么也回不去。
江南
又到清明,从前母亲是在圆通寺喊着余光中的名字,在海峡对面喊,在江南喊。如今她只能在坟墓里喊着她的儿子,或者干脆再也喊不了了。而他的儿子也无法来到她的坟墓前,为她清理一下野生的杂草,为她放一束花,坐下和她说几句话。父母即故乡,如今母亲去世了,哪里还有故乡呢?
余光中
没有江南的春天只能是伤春,无法祭母的清明怎能不凄清。这份愁怨也许只有在诗句被读起时才能体会,也许只有在经历过那种人生后才能体会,也许只有当这一春的清明来到了才能体会。
余光中
余光中1985年开始在高雄市中山大学任文学院院长,他的办公室,开窗能够看见高雄港,看到台湾海峡。面对着大海,余光中似乎只有在自己的领地里,才更接近自己的那块大陆。他也开始频繁地往返于大陆和台湾之间。
江南
2016年春,在高雄西子湾面海的窗前,88岁的余光中为凤凰文化《春天读诗》再次吟诵起这首《春天,遂想起》,更自有一番历经世事沧桑的清明意味。这是一段永远不能割舍的故国情怀,永远需要回望的乡愁故事。
《春天读诗·第三季》
《春天读诗·第三季》,凤凰文化走出大陆,来到岛屿,试图追寻“岛屿与世界”的关系。北岛、余光中、痖弦、陈黎、廖伟棠、罗伯特·哈斯、布兰达·希尔曼、水田宗子、加桑·扎克坦,一个人就是一座岛,一座岛就是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