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近日,一位画廊老板向记者感叹:“这两年特意将画廊搬到更宽敞的地方,期待接待更多的顾客,却没想到平日逛画廊的人越来越少了。”与实体画廊日渐萧条相对应的是,时下,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层出不穷,HiHey、艺高高、艺典商城、艺宝网……难道艺术电商抢了传统画廊的饭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画廊并不担心被艺术电商抢去饭碗,艺术电商与传统画廊眼下正铆足劲“偷师”对方,甚至有着深度融合的联姻迹象。而它们彼此的线上与线下业务却又有着日益明晰的分工,线上专司大众化艺术品交易,格外讲究眼见为凭以及情感体验的高端艺术品交易则交给线下。值得一提的是,画廊扮演的伯乐角色正在日益凸显,业内人士表示,发现有潜质的艺术家,花上5年至10年帮助签约代理的艺术家们成长,画廊的市场培育功能需要加强。
电商与画廊,不必割裂对立
在业内人士看来,艺术电商对传统画廊业已经构成了一定的冲击。随时随地交易的便利,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群体的扩大,价格的透明化等等,都是互联网显而易见的优势。不过,将电商与画廊割裂对立却大可不必。
“从在线推广到自己运营艺术新媒体,再到搭建完整的平台,不同画廊与互联网的融合层次可能有所不同,但画廊触网一定是大势所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品市场管理委员会理事马健告诉记者。
如今人们看到,借助公众号等自媒体进行品牌推广的画廊越来越多;一些画廊新辟网络“分店”,将部分作品明码标价,以图片、文字等内容丰富艺术品信息,以便买家全方位了解。记者也从上海互联网艺术平台“艺成交”了解到,目前与其合作的画廊有10多家。他们选择放在互联网艺术平台上售卖的几乎都是相对大众化的艺术品,价位在3万元以下。主动触网,或将改变传统画廊业面临的“等客上门”困境,为画廊业转型谋得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在传统画廊借力互联网的同时,艺术电商其实也盯上了实体业态。HiHey已经在广州、无锡、上海、南京和北京开办了5家画廊,向当地艺术爱好者和买家展示其签约出售的艺术品,未来几年还计划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开办100家连锁画廊。也有艺术电商向记者透露,未来打算为受欢迎的艺术家举办展览,让公众在线下领略艺术品的风采。有专家认为,这些恰恰说明实体画廊业不是明日黄花,其生命力不容忽视。
线上与线下,分工日益明晰
互联网时代讲究市场细分,无论互联网与画廊打得如何火热,线上线下这两种渠道却各自奔往更为专门化的方向。
用以获得更广阔用户群体的艺术普及、推广宣传,不妨交给线上。搭建网络平台,广邀艺术家、藏家、艺术评论家、艺术品大众爱好者、专业机构免费入驻,大大降低了“艺术生态圈”的交流成本。平价、大众化的艺术品交易,同样是线上的专长。有统计表明,数百元至两万元的艺术作品最容易在线上成交,这个价位对于一般的艺术爱好者来说并非遥不可及,或将引领“全民艺术消费时代”。
“艺术品收藏不同于一般消费,越是高端的艺术品,藏家越是有着眼见为凭以及情感体验的需求。”龙门雅集画廊主持人李亚俐坦言,凡是互联网不能取代的部分,都是实体画廊可以突破与加强的。比如对于艺术家的培育是不是可以更耐心一些。“艺术品交易以外,画廊其实还扮演着超前引导的角色,需要以独到的眼光发现有潜质的艺术家,花上5年10年帮助签约代理的艺术家们成长,为其作品策划展览,树立学术声誉。这样的学术梳理、研究,画廊完全可以做得再细致一些。”又如对于藏家的服务是不是可以更人性化一些。“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吸引着许多藏家。画廊在向藏家介绍艺术家背景、性格、创作线索,告诉他们如何理解作品,以及分享个人对市场的见地等诸多方面,都可以逐渐建立起藏家对于画廊的吸引力及信心。”李亚俐认为实体画廊在深挖掘方面既有优势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艺成交”艺术总监吴桢表示,艺术不能盲目向前冲,它是需要回头看、需要时间反思的。当时的艺术对人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很多时候非得过一段时间才能明了。“艺术品的价值体现在文化的积淀、传承上,艺术市场的发展是不是可以把脚步放得慢一些?”
来源:文汇报 本报记者 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