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2008年,毛逸伟(右)与卢星堂在扬子晚报笔会上挥墨泼毫,如今两位都已仙去。
范晓林摄
扬子晚报记者惊悉,江苏新金陵画派著名画家毛逸伟(别名叶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30日19点58分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2016年8月3日上午8点在南京殡仪馆德福厅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这也是继范保文、卢星堂、朱葵去世后,新金陵画派痛失的又一员猛将。
扬子晚报记者冯秋红
毛逸伟出生于1940年,江苏常熟市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受业于傅抱石、杨建侯等先生,系江苏美术出版社编审,编辑室主任,1974年筹创《江苏画刊》美术杂志。他毕生致力于美术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了山水画创作的新境界,作品入选第六、八届全国美展,荣获“日本第十八届全国精选水墨画展”优秀奖、“建国四十五周年全国名人书画大展”金奖、首届江苏省美术节铜奖等,多幅作品被中南海、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及国内外机构收藏。曾在江苏省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应邀出访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日本、加拿大、埃及、美国旧金山、美国印第安那·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馆等举办个人画展和艺术交流活动,出版个人画集十余部,理论技法专著十余部。
毛逸伟长期潜心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成就斐然。其作品多表现其魂牵梦绕的江南水乡风情,意境深邃,气势豪迈,格调清新秀逸,笔法雄劲,墨气淋漓。在他的笔下,你总能看到一个静穆清朗的世界。他的作品是真正的见情见性,一派沧桑一派烂漫,凝重中隐着飘逸,洒脱里透出执着。他被誉为“江南诗意文化的挽救者”,但他并不是简单地描摹江南的山水,而是吸收古今中外能够为“我”所用的技法,搜索世界各地值得借鉴的风光素材,通过取舍加工来再造他心中的诗意江南。
多年来,他与扬子晚报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曾多次参加扬子晚报迎新笔会。他曾跟记者说,“我是你们报纸的忠实读者,家里每年都订,因为我在出版社工作的缘故,对报纸的编辑水平格外关注,这么多年看下来,你们报纸的编辑水平,没得说!”他参加笔会,从不草草写意,而是一点不含糊,一下笔,就让人看出功力不凡,随着他的笔在宣纸上的跳跃,小桥流水、点点白帆、含笑桃花等江南风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而今人虽仙逝,他的艺术作品却将长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