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鸡头人身红陶俑

铜双鸡像

景泰蓝雄鸡铜摆设
每逢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南京博物院便会推出相应的生肖展览,如去年1月有“如意猴”展,前年有“大吉羊”展,再往前有“奔腾马”展。而从今天起,“锦绣鸡——南京博物院藏鸡文物特展”在南博特展馆正式与大家见面,展览至4月6日。本次展览涉及的鸡文物包括玉器、瓷器、铜器、石雕、珐琅器、紫砂器、缂丝、织绣、绘画、木刻年画、面具、剪纸、邮票等近200件。
吉祥美丽的鸡——
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金鸡报晓”,“一唱天下白”,这些词语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南博龚良院长表示,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中的太阳鸟,崇拜有加。《尔雅·翼》中称鸡有五德:“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战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文、武、勇、仁、信,被称为鸡的五德。龚院长称:“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鸡享有如此荣光。而在中国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我国阴历八月就是酉月,也叫鸡月,这是收获的季节。”
这一点在展品中多有体现,如据南博艺术研究所所长万新华介绍,展品中一件清代的绘画作品,上面有只雄鸡,并上书“桃都天鸡”四个字,传说天鸡(即神鸡)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这幅画通常是过年的时候贴在家中的,有趋吉之意。”万所表示。
展厅中,一组鸡首壶引人注目。这些鸡首壶的年代从六朝到隋唐不等。其中,西晋的“青瓷双系鸡首壶”在壶的肩颈部,有一个小小的鸡头,鸡的嘴巴是闭合的。而六朝时期的鸡首壶,鸡嘴是张开的;隋朝时期,一个壶上不仅有鸡头,还有龙头,鸡凝视着前方,龙的嘴巴咬在壶口上……
据专家介绍,“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些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此外,展厅中还有一尊尺寸最大的文物,便是民国时期的一对景泰蓝雄鸡铜摆设,取“雄鸡报晓,四海升平”之意。
勇敢辟邪的鸡——
鸡王镇宅图、鸡头人身俑见过没?
由于鸡能吃掉各种毒虫害虫,因此在古代又有着辟邪的意义。比如展品中有一幅清末的木刻年画,便是一幅《鸡王镇宅图》。这样的作品据悉最早出现在晋朝。传说中的重明鸟形状如普通的公鸡,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专门捕捉猛兽妖魅,让它们不敢靠近。于是人们都希望重明鸟飞到自家来,画中作为镇宅之用的公鸡要立在一块石头上,是以“石”谐“室”。
到了唐代,鸡还有百变造型。现场就展出了唐代的“鸡头人身红陶釉”,头是鸡,身体是人。但看上去并不怪异,由于人的身体穿着宽宽的长袍,双手合在一起,还颇为雅致。
据现场专家介绍,“鸡头人身红陶釉”是南博为了这次展览征集来的。这种“鸡头人身”俑本是一套,是为镇墓兽。唐代将镇墓辟邪之风发展到了极致,地上植柏,放置石狮、石人等;地下置镇墓兽、武士俑、天王俑、十二生肖俑齐上。古时,鸡是勇敢守信的象征,在古人看来,鸡能驱邪。
此外,展品中还有不少与“斗鸡”相关的展品。如一只小小的碧玉斗鸡摆件,栩栩如生。另有清代仿明朝的鸡缸杯。明朝成化时期绘有鸡纹的斗彩小杯鸡缸杯,名声大噪,万历年间就有“价值十万”之说。至清朝康、雍、乾时期,世人追捧,鸡缸杯多有仿制。
抱雏情深的鸡——
“子母鸡”是表达母爱的传统艺术题材
一方面,绘有公鸡的图案,多半是雄赳赳气昂昂,有趋吉避凶之意。另一方面,艺术作品中的母鸡形象,则代表着母爱。万新华介绍称,“从宋代至今,有很多‘子母鸡’的绘画作品,这是表达母爱的一种常用形式。我们艺术馆里刚开的陈之佛工笔花鸟画展中也有类似题材。”
记者在展厅看到,一进展厅的右手边,便有一个现代作品,表现的是母鸡回头俯视着背上的一只小鸡,其余三只小鸡躲在母鸡翅膀下的场面。
现场展出了众多汉代鸡文物,也有两件“子母鸡”。其中一个红陶鸡,鸡妈妈的两边翅膀下各藏了一只小鸡,身上还有一只雏鸡趴在鸡妈妈的背上,显得特别神气。
另有一幅清代的《鸡雏图轴》,表现的是一只母鸡带着两只小鸡一边散步一边啄食的情景,场景十分温馨。
采写/记者仲敏
摄影/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金琎
南博去年接待人次超280万馆藏文物摸底共43万件套
-相关新闻
昨天,南博举行了媒体座谈会,公布了一系列数字。如2016年共接待国内外观众2881600人次,自南博免费开放后第一次实行的收费展览《法老·王》迎来客流31万多人次,2016年10月南博将馆藏文物摸底到了精确个位数,馆藏的文物是430288件(套)……
展望2017:将引进沙皇俄国皇室文物,年前还将推出“禧春”展。记者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