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远在天边” 易英、刘波油画风景写生展开幕式现场
2017年6月16日,38度的气温暗示北京漫长的苦夏已悄然而至,一场展览的上演却为酷热的夏日带来了山野的清凉。一边是山涧溪流与绿树掩映,一边是高原圣土与淳朴民风——“远在天边” 易英、刘波油画风景写生展在798艺术区圣之空间艺术中心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圣之空间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陈美灵担当策展人。展出了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易英、刘波近年来创作的油画写生作品五十余幅。
易英写生作品《秋来草未凋》(右)《长城脚下》(左)
刘波人物写生作品《西藏类乌齐藏族女青年》
易英与刘波均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资深教授,易英主攻艺术史论研究,而刘波则主要从事艺术设计领域。几十年来,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就并未消泯自幼奠立的绘画才华和在绘画实践上的理想,他们在专业治学的同时仍然坚持作画,表现出可贵的真诚与执着。两位艺术家在教学与研究空闲时间进行的写生创作,展示了来自于自然并发自内心的绘画语言与品格性情。
易英写生作品《日落重峦霞似火》
易英写生作品《陕北佳县黄河风景》
易英在大多数人眼中是研究艺术理论的专家,但他多年来仍以油画写生为乐事,在走向自然的行旅中放松心情。依托在西方美术史研究上的功力特别是在国外博物馆览画无数的经历,他虽然对油画的历史变迁和各种流派的沿革稔熟于心,但在身处自然的落笔之际,却更尊重面向自然的即时感受,把“此时此地”的感兴注入笔端。
易英的作品表面上看似乎是一遍完成,实际上则是经过了多层的覆盖。在创作时大胆的绘上第一遍颜色,他并不关心造型、空间等问题,只关注颜色,即物象之间只是颜色的关系,通过强化或弱化某些方面,构成一幅有张力的色彩拼图。在易英看来景物是有灵魂的生命体,在灰色的基调中,因为巧妙地运用了补色的关系,即使每种颜色单独看并不强烈,组合在一起依然生动不沉闷。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评价易英的作品时表示“他的作品充满了光的明亮、空气的清沏和田园的诗意,在色彩和笔调又透溢出学者的情怀,让人看到如同他为人一样的单纯。”
刘波写生作品《西藏阿里古格王朝遗址》
展览现场家长与小观众欣赏刘波人物写生作品
刘波重拾画笔则是在寻找一种青春的记忆,回归绘画创作的本来面目。他的作品风格朴实而又直观,蕴含着他内心的激情与在大自然中的心灵体验。他的绘画表达了与设计思维的一种互补。在设计任务繁忙的状态下,刘波连续七年利用暑假深入藏区,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写生创作,本次展出了其大量以藏区风景及人物为题材的写生作品,天高路远间饱含刘波对于远离都市并净化自身心灵的向往。“他的‘朝圣’之旅与油画之作,浸染着纯粹的色泽,也呈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价值”,范迪安在展览前言中这样说道。
艺术家刘波接受媒体采访
刘波在接受采访时说:“做设计时必不可少的会受到甲乙方关系的束缚,做了25年的设计,在收获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而在远离都市的环境下放松自己,通过画笔再现自然成为了我内心最为向往的,绘画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在西藏进行绘画创作对我来说特别有一种存在感,环境的纯净与人文的质朴都给予我莫大的启发,同时藏区的神秘感对我也有着极大的吸引。”
艺术家易英通过互联网直播介绍展览作品
易英在从事理论研究之前接受过专业的油画创作训练,在理论研究中他也逐渐将研究成果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将学院派绘画技法以及现代艺术观念相渗透,画面中既有传统的写实风格同时色彩也更具现代的观念性。“色彩是所有艺术门类都离不开的基础,写生则是学习色彩最为重要的方法。写生获得的感悟来自于自然、来自于身体本身的经验,是不可取代的。传统的写生与当代的视觉文化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写生方面我们需要达到一种向当代颜色的转变,怎样挖掘本来的颜色同时又要符合色彩规律,这些都是我们在写生中需要追求的。”易英在接受采访中表示。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陈美灵致辞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易英致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一半是田园牧歌,一半是净土圣诗,是两位艺术家在自身融入自然、享受自然与表达自然的同时与观众的分享交流。据悉本次展览将在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展出至2017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