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 |
唐寅 双鉴行窝图页 绢本 设色 纵30.1厘米 横55.7厘米 |
苏州,两千五百多岁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常见大手笔的文化作为。此次策划的“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有着穿越时空的历史跨度,将传统文人画高峰期的“明四家”、吴门画派及其衍生态,与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吴门绘画,并置陈列,比较研究,总结提升,意味深长,令人耳目一新。
吴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流脉之一,而苏州,则是吴文化的中心地带。早在中国画史第一高峰的六朝时期,继顾恺之之后,吴地就产生了“密体”的陆探微和“疏体”的张僧繇两位人物画大家,陆氏创造的“秀骨清像”影响深远。盛唐水墨山水画兴起,初创期的代表,北有王维,南有吴人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千古名言,就出自张璪之口。
15、16世纪的东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进入历史发展的重大节点,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西方,时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佛罗伦萨为中心,诞生了“三杰”——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琪罗(1475-1564)、拉斐尔(1483-1520),他们在绘画、雕塑、建筑甚至科学上近于全面发展;在中国,时当明代中期,中国文人绘画进入高峰期,以苏州为中心,诞生了“明四家”——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唐寅(1470-1524)、仇英(约1502- 1552),他们通晓古典经史、诗文书画,兼精山水、花鸟、人物。这种东西方文化史上的“巧合”值得探究。
晚清至民国,绘画中心转到上海,苏州画坛相对弱势,但仍然保持活力。一方面,延续文人画传统的美术社团如怡园画集、桃坞画社、娑罗画社等兴起;另一方面,受西方美术影响,油画、粉画、水彩画等也逐渐生根开花。特别是1922年,颜文樑、胡粹中、朱士杰紧随时代新风,创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后又成立美术馆,举办画赛会,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颜文樑与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一道,共同开辟了中国近现代西画教育和创作之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绘画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以自身的条件为依托,波浪起伏,变革演进。继1957年南京创建江苏省国画院之后,1960年苏州成立了张辛稼为馆长的苏州国画馆(后改为国画院)。在传统笔墨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国画建设中,苏州画家余彤甫、张晋、费新我、张辛稼、许十明等脱颖而出。
经过“文革”浩劫,改革开放给苏州画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画、油画、版画、粉画等各画种创作日趋繁荣而多元,老一辈焕发青春,中青年崭出新俊。张继馨、孙君良、周矩敏、徐恵泉等为代表的中国画创作,典雅的传统艺术文脉与鲜活的现代审美趣向相融,开拓出当代吴门花鸟、山水、人物的笔墨新境。水印版画跃为强项,江南水乡的韵味与文蕴,通过精致的刀法与印痕,表现得淋漓尽至,2000年苏州有7位版画家获得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奖。更有兼精中西绘画的从苏州走向全国的大家,如颜文樑、吴作人、朱屺瞻、庞薰琹、宋文治,纷纷返乡建立艺术馆,见证着现代吴画的辉绩。
新世纪以来,苏州绘画在全国及省级美展中屡获殊荣,成绩斐然,显露出独特的地域风采。由市政府与中国美协合办的全国性画展、全国性美术理论圆桌会议,更将苏州美术发展融入全国美术发展的大格局之中。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苏州有42件入选,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有34件入选,走在全国地级市前列。在“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苏州已获9枚金牌。这些作品往往具有开阔的审美视野和现代的思维观念,立足于苏州的自然资源和文脉资源,参以西方的艺术形式,挖掘时代新意,打开思路,跨界融合,锤炼个性化的艺术语式,总体上却又不失雅致精美,婉约空灵。
吴韵绵绵六百载,只因源流活水来。吴门绘画变迁演化,始终闪耀着某些恒久的文化气质。明清以来,追求艺术品位,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已成为苏州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性。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小桥流水的居住环境,精美典雅的家具陈设,优雅细腻的昆曲评弹……无不渗透着生活艺术化的气息。或许说,正因为懂得精神享受,苏州人乐于并善于吸纳那些能够带来新的审美享受的艺术样式,由此而呈现出宽容大度、多元共存的气象。自明代起,吴门画家就以文人业余自居,既是抒写个人情志,也可以谋生,因而从容淡定,怡己怡人。20世纪以来,吴门画家仍然保有自尊自爱的知识分子心态,他们力求既要发挥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又要适应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
在复兴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国策引领下,坚持文化自觉,传承中拓展,开放中创新,独具风采的苏州美术之花必将开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 |
宋文治 峡江图 国画 |
![]() |
吴湖帆 云中山顶 国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