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开幕式现场
2015年11月14日,由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主办的“精微致远·2015当代青年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2号馆开幕。本次画展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担任策展人,并邀请孙震生、王海滨、李传真、罗寒蕾、郑庆余、周雪、袁玲玲、杨斌、于理、贾宝锋10位“70后”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画家参展并出席开幕式。
观众观看作品
观众欣赏作品
精于微,方以致远
本次展览题为“精微致远”,“精微”指征着一种学院性、学理性的方法与观照深度,一种“工笔精神”的细致与精谨;“致远”则喻示着一种闳阔、深远的前景与潜能,更指向了艺术生命的长度与广度。据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所说,自二十世纪以来,“工笔画”这一概念经历了一系列重组与延展,使“工笔”不仅限于一个传统画科,而成为一种风格和样式的指称。传统工笔画严谨、端严、微茫的精神,是今日工笔画坛尤为稀缺的质素。以精纯朴厚的技法风格表现时代新象,成为当下画坛重要的学术命题。
在本次展出的一百余幅近作,占据了今日美术馆中2馆的整整三层展厅。参展作品有的在全国美展、中国青年美展获得国金奖银奖,有的是一些艺术家的代表作。艺术家们从日常形象与平凡情节中发现具有永恒性的视觉力量,从图像细节中掘取源自心性的终极怀想,并以自身的真切体验与理解,赋予这些平常的“瞬间”以意味与涵义。在表现题材上,一方面受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近距离”“生活流”观察视角的深刻影响,以对身边人群的观照,呈现当代都市生活节奏和青年一代的成长状态;另一方面,又将视角延展到“远方”,高原、草原与故乡风土中的人与物,成为青年一代特别是“70后”工笔人物画家关注与迷恋的主题。
观众在作品前驻足
观众欣赏作品
经典性与当代性的融合
本次展览也探讨了工笔人物画中经典性和当代性的融合。郑工提到,关于传统和当代的问题,或者关于经典和当代性的问题,这是画坛当中很多画家都在思考的。对于中国画家尤其是工笔画家来说,现在的画坛当中,是不是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制作,而放弃了一种绘画性。绘画性和人的心性比较贴近,如果基于制作会失掉很多人文精神。工笔画经常讲究程序,多次的画,不是一次性的完成,这种多次的画是个人人文因素的累加、积累,为它的厚度提供了条件。
裔萼更是认为经典性和当代性可以说是工笔人物画中的主题词。他认为向传统学习的时候,工笔人物画家吸取资源的途径是不一样的,而且二十世纪以来,人物画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西方的影响,所以西方的造型观念对于工笔人物画的影响比对水墨画影响还要来的大,所以今天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都无一例外的看到他们所有的造型观念都是来源于西方写实的基础,这是毫无疑问的。经过了扎实的写实造型的训练之后才会有我们今天这样特别精微的表达方式,这么精湛的细致的描绘。当代的工笔画家对人物造型写实性的表达是高于传统的,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贾宝锋 《圣境》 2013年
罗寒蕾 《大的小的》 2013年
个性化的工笔画
张玉梅作为参展当代艺术家,提到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最初的判断,审美取向,创作出来对观者的审美导向的趋引。“王海滨老师说了一句话,他说判断是一件艺术作品成功的开始,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其实你的作品,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你语言的丰富性,技巧的深刻性,可能更深层次的反映出来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究竟想传达给读者什么,你自己的这种,说理想可能高一点,你究竟想在创作中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是迎合市场,是迎合大家的审美趣味,还是就要自己的艺术理想。”作为艺术家,生产出来的作品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的口味,但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续鸿明认为艺术家的心性和志趣跟工笔画这种绘画是比较契合的,每个人其实做事的时候,最后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内心和兴趣来作画。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1月30日。
孙震生 《受洗日》2014年
周雪 《游·梦系列-幸福在哪里》2013年
郑庆余《忘·逍遥》2015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