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型图书《江苏书画艺术家档案》第二卷征稿通知 2020/9/9
- 2020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赛未能如期举办 2020/7/7
- 杨力舟:武永年的田园诗情 2019/3/26
- 师建民水墨个展:探寻传统的文脉 2019/3/26
- 艺术反思:章燕紫新作亮相香港 2019/3/26
- 周吉荣历史的清唱与叶南孤寂的极限 2019/3/26
- 徐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2019/3/9
- 鲁迅之子:把对世事民情的看法都放进了照片 2019/3/9
- 到中国美术馆看雕塑艺术中的56个民族形象 2019/3/9
- 20位专家共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2019/3/1
- 水墨抽象李庚、霜凝李可染画院馆藏展举行 2019/3/1
- 栖居在大地上余春明油画在京展出 2019/3/1
- 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国家画院开幕 2018/12/4
- “云之上下”任才峰,张永基双个展开幕 2018/12/4
- 第二届新金陵二十家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2/4
- 新金陵二十家全国巡展建邺区图书馆举行 2018/12/4
- 中国艺术展在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开幕 2018/10/15
- 2018敦煌美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8/10/15
- 新金陵二十家金鹰画展全国巡展隆重开幕 2018/10/15
-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9/29
- “臙淼”流变许经文水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8/9/29
- 李可染作品观摩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2018/9/29
- 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 2018/9/29
- 生态中国书画院揭牌绿水青山主题书画 2018/9/29
- 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亮相北航艺术馆 2018/9/1
- 2018首届博艺计划暨艺盘年度提名展 2018/9/1
- 当代工笔画彩墨山水画专场开幕 2018/9/1
- 首届中国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 2018/9/1
- 陈琦个展在亚洲艺术中心举行 2018/9/1
- 感受童心:黄莎莉个展《童》在京开幕 2018/9/1
- 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当古城遇见现代雕塑 2018/8/3
-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在国博举行 2018/8/3
-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2018/8/3
- 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8/3
- 中国最大汉画展览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8/3/16
-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华世纪坛开启 2018/3/16
- 创伤正在愈合,李向阳状态主义绘画展开幕 2018/3/16
- 清华开幕:东亚艺术的位置何以确立? 2018/3/11
- 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呈献众多精彩项目 2018/3/11
-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2018/3/11
- 传统年画火爆春节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2018/2/23
- 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天下第一名社的故事 2018/2/23
- 中国画写意传神漫谈,何为写意传神? 2018/2/23
- 共庆中国年,书画家眼中的春节文化新风尚 2018/2/23
- 他创作了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享誉南北 2018/2/14
- 张大千与达利:不懂美食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2018/2/14
- 古代的年画称"岁朝图" 或兴起于宋 2018/2/14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全集》启动仪式 2018/2/1
- 与自然相亲李玉双艺术展在798艺术区开幕 2018/2/1
- 繁花素笺刘炜纸上作品展在言午画廊拉开序幕 2018/2/1
9日,“姑苏对画金陵——周矩敏、张友宪艺术小品展”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举行,68幅绘画小品包罗了江南人物、欧洲风景,以及花鸟世界。
周矩敏和张友宪的绘画都十分关注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他们的创作题材十分宽泛,人物、山水、花鸟均有涉猎,讲究笔墨的古韵,强调内容的新颖,是江苏画坛标志性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在全国绘画界具有学术引领的风范。这次小品虽然尺幅不大,却包容了大千世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此次画展的开幕式别具一格,不仅有网友微信“飞评”,更设置了两位参展艺术家的互评环节。据策展人介绍,本次展览首次采用了微信点评,周矩敏、张友宪的16幅作品在“新华鉴藏”微信平台中展示,24小时内浏览、点赞、点评达数千次。南京网友徐玄晔对张友宪的写生系列情有独钟,他在评论说中写道,“张友宪教授的欧洲写生系列,将异域情调的建筑浓缩于传统水墨的方寸之间,用最古老的技法展现了饶有趣味的‘全新命题’,使欧洲建筑的典雅、庄重及其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得到中国风的凝练与升华。令观者在纵横线条之中,体会到中与西、‘新’与‘旧’、方与圆、刚与柔的对立统一。”山东网友邹红卫则偏爱周矩敏的《裁剪春色化作诗》,他在留言中说,“颇具文人画气息的民国人物,作品线条短促,节奏流动,构架疏朗,着意再看,气息质朴蕴含耐人寻味的品质。”
周矩敏和张友宪是南艺同届同学,多年老友。但当周矩敏看到张友宪用中国画的笔墨作欧洲写生时,还是觉得“出乎意外,仅此所见”。在周矩敏看来,用中国笔墨去画外国风光,如同用油画去表现黄山。听来虽可,但不易入味。思维滞纳者容易追时流,成为学院式风景写生画。举目当世所见,国画家作国外写生画,都会碰到弃笔墨可惜,扬笔墨不宜的尴尬。无奈之下,就画成了勾线敷彩的建筑画。于是同类题材与国外的水彩风景画相比,不免相形见绌。
但张友宪却有独到之处,面对实景,他能迅速滤清主次,寻找能发挥笔墨的大体面,寻找容易着墨用线的物体,因此,画面中的建筑取其架构特点,摒弃繁缛细节,用线将建筑轮廓概要勾出,再用枯笔略作皴擦,即成气候。而对树木,对田野,对云山,则竭尽笔墨之所为。再敷以明艳之色彩,异域风情尽显纸上。
现场展出的周矩敏系列作品以人物画居多,张友宪在仔细端详后,给出了“好一个姑苏‘周捕快’”的评价,他对记者解释说,“那些人物画充满了生活的闲淡和情趣,花鸟画墨韵生动、自然鲜活。他把世间妙趣之物全都捕捉到宣纸上了,所以说他是‘周捕快’。”
作为新吴门画派的领军人,周矩敏始终保持常画常新,富有张力。在张友宪看来,秘诀或许是他总是“脚踏两条船”,他进一步说道,从画艺上看,周矩敏一只脚踩在传统上,一只脚踩在生活里;从文化语境上来看,他一只脚踩了姑苏文脉,另一只脚又踩了金陵王气,所以他的艺术生活才丰富多彩,才日新月异。
对于这种艺术家的对话形式,出席开幕式的法国巴黎大学教授贝特朗·巴龙很感兴趣。他对记者说,“艺术的精彩就在于交流,画家之间、观众之间、作品之间,就是在这样多元的对话中,让我们领略到了艺术之美。” 本报记者 董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