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明代画坛第一人渣,淫冠古今,妓女都骂他 发布时间:2015/12/17 14:36:22   来源:铁血网

明朝是一个才子倍出的时代。凡才子,多高雅,其中也不乏思想叛逆的,风流成性的,言辞狂妄的,行为怪异的,但像董其昌那样倚财仗势、横行乡里、野蛮霸道、卑鄙下流,最终激起民变、家财被抄的人,却极其罕见。董其昌可以称得上是明代画坛第一人渣,中国历史上最霸道的书画才子。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松江画派鼻祖。他的作品,在明清时期风靡数百年,康熙、乾隆均以他的字画为宗法。即使在当代,其作品仍是书画界研究、收藏、展览、拍卖的重头戏,价格也一路飚升。然而,这份辉煌,这种火爆,并不能掩盖他当年丑恶的人品和霸道的行径。

 

万历十七年(1589),董其昌举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等职,期间还曾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即明光宗)的讲官。在“执政为民”方面,董其昌一无作为,二无建树,但他却利用“京官”和“书画家”的双重身份,通过为他人作书作画、鉴赏文物等渠道,攫取了相当可观的“润笔费”和“鉴定费”,私人财富陡增。

董其昌生性好色,尤其是在有了地位,有了名气,有了银子,有了势力后,变得更加骄奢淫逸。他不但娶有多房妻妾,而且还热衷于习练房中术,甚至奸淫童女以采阴补阳。即使年过花甲、儿孙满堂,董其昌对美色的贪婪,对民众的欺压,却与日俱增。其种种丑恶行径,早已引起当地士绅和百姓的强烈不满。

万历四十三年(1615)八月,赋闲在家的董其昌因为强抢民女绿英,纳为小妾,再度引起松江民众公愤。消息传开后,说书界便出现了以此事为蓝本的《黑白传》,并广为流传。《黑白传》第一回即“白公子夜打陆家庄,黑秀才大闹龙门里”。民众这种嘲讽讥笑,矛头显然直指号思白,且面黑的董其昌本人。董其昌因此恼羞成怒。

 

万历四十四年(1616)三月,董其昌从说书人钱二口中,得知《黑白传》出自松江生员范昶之手,于是命家奴将范昶掠至董宅,并私设公堂,亲自审问。范昶不承认,董其昌便派人对范昶百般凌辱,还强迫其到城隍庙里向神灵起誓。范昶遭此奇耻大辱,回家后不满十天,便含恨暴死。

范昶死后,其母冯氏带着儿媳龚氏及三名女仆着孝服,哭闹着前去董宅讨个说法。董其昌知道后,先指使家奴砸毁她们乘坐的轿子,后将她们带入家中闭门毒打。冯氏被推倒在沟壑之中,龚氏的衣服被尽数撕破,几个随从女仆则被剥掉裤子,用棍子捣戳阴户。接着,董其昌命人打开大门,让围观百姓观赏她们惨遭凌辱后的情形。

 

董其昌的暴行,使松江百姓义愤填膺。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布满了控诉董其昌“兽宦”、“枭孽”的揭贴文告。当地妇女、儿童间流传着“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徽州、湖广、川陕、山西等地客商,也加入到揭发批判董其昌的行列中来,甚至连妓院和游船上也有这类报纸传阅,骂他卑鄙下流。董其昌淫冠古今的恶行,简直到了“怨声载道,穷天罄地”的地步。

接受诉状的官员,既碍于董其昌的声名和权势,又害怕众怒难犯,只好下令拘捕董其昌家奴陈明。官府这种丢卒保车、避重就轻的作为,显然不能平息民愤。于是,情绪激愤的民众上房揭瓦,将董其昌家中的珍奇玩货、金玉珠宝席卷一空,随后将董家数百间园亭台榭和密室幽房,尽付之一炬。这就是大快人心的“民抄董宦事件”。

当时,董其昌被吓避难于苏州、镇江、丹阳、吴兴等地,一时如丧家之犬。崇祯九年(1636),董其昌病逝,谥号“文敏”。在书画成就上,董其昌才溢文敏,当属海内文宗;在品格操守上,董其昌下流霸道,堪为一代恶棍。这位臭名昭著的书画才子,生前能多次被起用,死后能得到如此美谥,反映了明朝末年上层社会的荒唐和昏庸。

 

明代尼姑寺中睡死一书生 为掩人耳目肢解了埋墙角


俗话说,佛门净地,但历史表明,佛门从来都不是净地,明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了两则发生在尼姑庵中的淫事。

明朝迁都北京后,京城内有很多尼姑庵,这些寺庙中只有英国公住宅边上的一间管理严格,因为这是英国公家中姬妾出家的地方,一般人不敢轻易进入。

除了这个寺庙外,其他尼姑庵都管理松散,不过一般人也不会轻易进入尼姑庵,因为一来害怕别人议论,二来怕遭遇飞来横祸——运气好可能只是被人议论,运气不好可能就死在里面。这种恐惧当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事实依据。

明英宗天顺年间,常熟有个举人前往京城参加会试,期间出去游玩,七天都没有回到住处,没人知道他去哪里了。他逃出来后,人们才知道他去了尼姑庵,被尼姑们扣留了,白天的时候,尼姑们就关闭门窗,把他锁起来,晚上则带着酒菜回来,所以外人也看不出来其中的奥妙。

只不过有一天,这个举人自己感到害怕,翻墙逃跑,但他跑出去的时候,已经形容枯槁,跟行尸走肉差不多。

这个举人算运气好的,永乐年间,一个少年潜入尼姑庵,结果纵欲而亡。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寺庙请工匠进行修缮,挖土时挖到了年轻人帽子上的珠子,工匠拿到市场卖时,被少年的家人认了出来,于是问工匠珠子从何而来,工匠据实回答。他的家人才知道,少年潜入尼姑寺纵欲,结果死在里面了,尼姑们不敢把尸体扔出来,只好肢解了埋在寺庙的墙脚。


这个案件最后以官府判处尼姑极刑,毁掉寺庙告终。陆容记载说,据说皇宫东北角的草地,就是那个寺庙的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