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底比斯,见证埃及兴衰 2020/7/7
- 量子科技鉴定《兰亭序》“真迹” ? 2019/3/26
- 单霁翔:我不是故宫掌门人是看门人 2019/3/26
- 海子离世三十周年:他的死亡与气功有关吗? 2019/3/26
- 韦罗基奥首次全面回顾展在佛罗伦萨开幕 2019/3/26
- 小镇青年的纠结:回家乡,还是漂在大城市 2019/3/9
- 外卖女骑手:上岗半个月瘦了5公斤 2019/3/9
- 租房客中的新青年:别人的房子,自己的生活 2019/3/9
- 人人车被指拖欠数千万广告费,线下店关停 2019/3/1
- 华强年入百万的吴老板:赚钱全靠转的快 2019/3/1
- 梵高艺术博物馆:《向日葵》将不再外借 2019/3/1
- “染发剂过敏”是什么鬼?前方高能慎入! 2018/12/4
- 胡润排行榜前100企业家富豪全是宽脸 2018/12/4
- 《纽约时报》盖章的最值得去国度美景 2018/12/4
- 章泽天急抛婚房,售价超1.1亿! 2018/12/4
- 新中国首富已诞生!网友:意料之中! 2018/10/15
- 唐玄宗其人:不只是风流才子 2018/10/15
- 周润发计划捐献全部财产:钱不是我的 2018/10/15
- 白酒行业支撑行业成长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2018/9/29
- 已婚男女出轨有多伤钱?专家:结果令人意外 2018/9/29
- 性骚扰受害者为何宁愿当鸵鸟,也不说出真相? 2018/9/29
- 纪念臧天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谣 2018/9/29
- 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每一个都很慌 2018/9/29
- 王俊凯天生就是“玩鹰的”丨专访天下霸唱 2018/9/1
- 为什么要在饮料里 加入二氧化碳? 2018/9/1
- 为何总是忘记梦境?海马体慢半拍 2018/9/1
- 价值上亿美元的网站都只有一个程序员 2018/9/1
- 冯骥才:九岁那年我最初的人生思索 2018/9/1
- 爱男人还是爱女人?跨性别者自我探索 2018/9/1
- 余华:就算往死里也写不出第二本《活着》 2018/9/1
- 西虹市首富:二爷是身家300亿的富豪 2018/8/3
- 台湾作家贪小便宜做免费隆鼻手术右眼失明 2018/8/3
- 霍思燕出席活动,十根手指上戴满了珠宝 2018/8/3
- 离开郭德纲之后,曹云金又下跪拜了新师傅 2018/3/16
- 央视315:击穿3谣言曝光6乱象批评2企业 2018/3/16
- 资金投入不足,英国博物馆收藏事业遇阻力 2018/3/11
- 巴塞尔艺术展母公司集团亏损1.19亿美元 2018/3/11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查理一世收藏展 2018/3/11
- 当红影星为夫背千万负债,如今50岁离婚复出 2018/2/23
- 王宝强大年初五现身机场,一个细节让人心疼 2018/2/23
- “大衣哥”被村支书痛批了:建学校一分没捐 2018/2/23
- 十年后,性爱机器人会是养老院里的标配 2018/2/14
- 阿里安全发现“微信克隆漏洞”盗刷微信钱包 2018/2/14
- 三百多年英国首位桂冠女诗人:戒烟戒酒戒性 2018/2/1
- 鲁迅:婚姻是母亲给我的礼物,好好地供养它 2018/2/1
- 贾跃亭的乐视时代在今天结束,因为他爆仓了 2018/2/1
- 你养的男人不爱你,你养的青蛙不回家 2018/1/24
- 中铁建工伪造公章7亿项目被废标,正在调查 2018/1/24
- 乐视网悬念跌停,超850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 2018/1/24
-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出炉,刘震云入选 2018/1/14

女性作家们从西方男性身上建构出的理想“男性形象”,很可能只是一个“神话”,就如台伯河所说的,那只是发达国家收入前10%的男性,而不是普遍的西方男人。自然地,当你以这10%的标准看待中国男人,就如同你以钟汉良标准看待中国男人,此时,中国男人形象还会好吗?
“知道”跟你谈谈到底是中国男人还是西方男人形象更差?
最近,《中国男人被吐槽没品位 形象气质差配不上中国女人?》的文章又在朋友圈流传。
其实,这是个旧话题了,早在去年就曾引起广泛争议。起因是某女性作家写了一篇《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说中国男人不重修饰、邋遢,接着另一名女性作家跟进这话题,也写了文章《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话题愈演愈烈,女性网友们拍手称快,男性网友们很快展开反击。有人说中国男人压力大,一人肩负养家糊口的责任,哪有闲情逸致打扮;有人说这是极端的女权主义言论,不承担责任和义务却光想追求权利;还有人说这是剩女心态作祟,把所有的结果和失败都归咎到“中国男人配不上”这个筐里,只会制造出一个始终没有办法解决的择偶难题。
说实话,讨论这个话题是有些危险的。“中国男人”、“中国女人”这两个帽子实在太大,确实有标签化的嫌疑,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并且,这个话题很容易陷入男权与女权之争,一点就燃。因此,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我们不妨先搁置“中国男人”“中国女人”谁形象更好这种大而无当的比较,而是换个方式提问:中国男人形象差这一“共识”或“刻板印象”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男人丑脏挫?
前文提及的三篇文章,在论证中国男人形象差时,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我认识的外国男人是怎么怎么样的,嗯,中国男人相形见绌。
《中国男人被吐槽没品位 形象气质差配不上中国女人?》一文中写道: 一年多以前,去法国旅游,最大的感慨是“法国的男人们怎么都那!么!会!穿!”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中写道:因为工作关系,笔者在过去10年间接触过大量的华人学者,整体感觉是呆在海外的,其形象气质普遍优于国内的。前者一般头发皮肤整洁,衣服质感良好,待人接物平等礼貌,谈论起专业来更愿意以理服人;而中国的学者有相当多不修边幅,个人卫生状况不佳,架子大,举止粗鲁的。
《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的副标题是“ 从三大最帅汉学家说起”,文中说:我特意以学者和作家为例,因为他们本该是知识精英,有品味有文化,经济上即便不是大富大贵也绝不至于匮乏;如果连他们都任由自己油头垢面、挺着六七个月的大肚子,穿着城乡结合部的不合身老头衫,脚踩一双一百年没有擦过油的皮鞋,那么,平常的男性就更等而下之了。
唉,你们就非得让人一点想象的余地都没有吗?
三个女性作家的论据都是建立在感性认知基础上,也即是——她们从她们所接触的外国男性身上建构出了一种气质、形象好的“男性形象”,而中国男性恰恰不符合这个标准,于是,她们得出结论:中国男人形象差。
那么,女性作家眼中理想的“男性形象”是怎样的?“打扮精细、搭配讲究、收拾得干净清爽,甚至还有一点清淡香水味”;“运动、锻炼、坚持用好的护肤品、挑贵的衣服、多跑美容院”;“作息定时、热爱运动、时常看书、内心简单”;儒雅、有文化、好的品位……很显然,这个理想男性,肯定不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他至少得是中产阶层或上流阶层。并且,这一理想的“男性形象”与偶像剧里的男主人公是重叠的,无论是金秀贤、李敏镐,还是钟汉良、霍建华,都可以套上这些标准。正因为如此,女性作家的结论得到无数女性网友的共鸣。
也就是说,女性同胞之所以认为中国男人形象差,是因为她们潜意识里站立着一个西方上中层男性或钟汉良等偶像的形象。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个理想的“男性形象”靠谱吗?或者退一步说,这个“理想男性”真的是大部分西方男性的共同特点吗?

西方男人高富帅?
我们不妨从巴黎说起。女性作家说巴黎男人好会穿啊,这符合我们想象中的巴黎:浪漫、唯美、自由,就像那部著名的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所呈现的。
不过,这几个标签是否足以概括巴黎?事实是:《天使爱美丽》火遍全球,但在法国它却是有争议的。戴锦华教授曾这样解释:因为这部电影呈现了一个“赝品的巴黎”。艾米莉生活在一个老法国,它的关键词是浪漫、怀旧与凝滞,那里没有一个阿拉伯人、黑人、东亚人或者东欧人,也没有光头党。
是的,女性作家看到的,是巴黎第7区、第8区,这里有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道,住着巴黎最富有的一群人;而不是第18区、第19区、第20区,这里是黑人、阿拉伯人和亚裔集中地,是巴黎贫困且治安混乱的区域,没有那么多高大帅气、穿着风气、喷着香水的白人男性。女性作家只知道浪漫的巴黎,而不知道暴恐的巴黎。女性作家们认识的是西方最知名的汉学家、作家,而不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司机、洗碗工和建筑工人。
既然如此,她们想象中的西方男性形象是否也只是戴锦华比喻的“赝品”?
媒体人台伯河认为,中国的舆论环境里存在着一个“中产阶级神话”:一栋拥有前后花园独门独户的房子,后院大概还会有个游泳池,一对夫妇两个孩子,外加一条狗两辆车。可实际上,“像美国影视剧中那样的人物,男性能够负担在环境良好的郊区社区(Suburb)的房产和居住条件,并且还有能力和资源投入到对自己外貌的修饰上,这必须得达到美国人收入水平的前10%——也就是上层中产阶级的标准。”遗憾的是,“从美国漂洋过海而来的中产阶级意象,在中国媒体渲染下已经扭曲成了一种想象中的共同神话。”
换言之,女性作家们从西方男性身上建构出的理想“男性形象”,很可能只是一个“神话”,就如台伯河所说的,那只是发达国家收入前10%的男性,而不是普遍的西方男人。自然地,当你以这10%的标准看待中国男人,就如同你以钟汉良标准看待中国男人,此时,中国男人形象还会好吗?
说到底,中国男人形象差,不过是比较标准的问题,而这背后与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与个体职业属性息息相关。因此,这样的比较、包括得出的结论,不过是为舆论提供话题和口水罢了,没有任何普遍性意义。
并且,这样的比较背后潜藏着对中下阶层男士(包括某些职业)的歧视。比如《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一文中引用他人的说法,“中国男人常常给人不够干净的印象,如指甲很长、很脏、在路上吐痰。因此,中国男人的总体形象是一个‘考上大学不久的农村青年’。”在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国度里,城乡二元对立结构下,“农村青年”或者整体形象会逊于都市青年,只是,这种缺乏同理心、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傲慢与歧视态度,怎么就那么叫人生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