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底比斯,见证埃及兴衰 2020/7/7
- 量子科技鉴定《兰亭序》“真迹” ? 2019/3/26
- 单霁翔:我不是故宫掌门人是看门人 2019/3/26
- 海子离世三十周年:他的死亡与气功有关吗? 2019/3/26
- 韦罗基奥首次全面回顾展在佛罗伦萨开幕 2019/3/26
- 小镇青年的纠结:回家乡,还是漂在大城市 2019/3/9
- 外卖女骑手:上岗半个月瘦了5公斤 2019/3/9
- 租房客中的新青年:别人的房子,自己的生活 2019/3/9
- 人人车被指拖欠数千万广告费,线下店关停 2019/3/1
- 华强年入百万的吴老板:赚钱全靠转的快 2019/3/1
- 梵高艺术博物馆:《向日葵》将不再外借 2019/3/1
- “染发剂过敏”是什么鬼?前方高能慎入! 2018/12/4
- 胡润排行榜前100企业家富豪全是宽脸 2018/12/4
- 《纽约时报》盖章的最值得去国度美景 2018/12/4
- 章泽天急抛婚房,售价超1.1亿! 2018/12/4
- 新中国首富已诞生!网友:意料之中! 2018/10/15
- 唐玄宗其人:不只是风流才子 2018/10/15
- 周润发计划捐献全部财产:钱不是我的 2018/10/15
- 白酒行业支撑行业成长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2018/9/29
- 已婚男女出轨有多伤钱?专家:结果令人意外 2018/9/29
- 性骚扰受害者为何宁愿当鸵鸟,也不说出真相? 2018/9/29
- 纪念臧天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谣 2018/9/29
- 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每一个都很慌 2018/9/29
- 王俊凯天生就是“玩鹰的”丨专访天下霸唱 2018/9/1
- 为什么要在饮料里 加入二氧化碳? 2018/9/1
- 为何总是忘记梦境?海马体慢半拍 2018/9/1
- 价值上亿美元的网站都只有一个程序员 2018/9/1
- 冯骥才:九岁那年我最初的人生思索 2018/9/1
- 爱男人还是爱女人?跨性别者自我探索 2018/9/1
- 余华:就算往死里也写不出第二本《活着》 2018/9/1
- 西虹市首富:二爷是身家300亿的富豪 2018/8/3
- 台湾作家贪小便宜做免费隆鼻手术右眼失明 2018/8/3
- 霍思燕出席活动,十根手指上戴满了珠宝 2018/8/3
- 离开郭德纲之后,曹云金又下跪拜了新师傅 2018/3/16
- 央视315:击穿3谣言曝光6乱象批评2企业 2018/3/16
- 资金投入不足,英国博物馆收藏事业遇阻力 2018/3/11
- 巴塞尔艺术展母公司集团亏损1.19亿美元 2018/3/11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查理一世收藏展 2018/3/11
- 当红影星为夫背千万负债,如今50岁离婚复出 2018/2/23
- 王宝强大年初五现身机场,一个细节让人心疼 2018/2/23
- “大衣哥”被村支书痛批了:建学校一分没捐 2018/2/23
- 十年后,性爱机器人会是养老院里的标配 2018/2/14
- 阿里安全发现“微信克隆漏洞”盗刷微信钱包 2018/2/14
- 三百多年英国首位桂冠女诗人:戒烟戒酒戒性 2018/2/1
- 鲁迅:婚姻是母亲给我的礼物,好好地供养它 2018/2/1
- 贾跃亭的乐视时代在今天结束,因为他爆仓了 2018/2/1
- 你养的男人不爱你,你养的青蛙不回家 2018/1/24
- 中铁建工伪造公章7亿项目被废标,正在调查 2018/1/24
- 乐视网悬念跌停,超850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 2018/1/24
-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出炉,刘震云入选 2018/1/14
“小镇青年”的纠结:回家乡还是漂在大城市
什么是“小镇青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宏艳认为,它一方面指现在生活在小镇的青年,另一方面指从小镇走出来的青年,“这部分青年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向左走就是大城市,向右走就会回到家乡”。
是挤进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漂”着,还是回归小城市?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中国青年网打造的谈话类视频节目“两会青年说”,开篇就聚焦青年就业创业,邀请不同行业的“小镇青年”“北漂”创业代表,讲述自己的青春奋斗故事。
“我当时的钱只够在北京把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这三所学校考完了,实在没有路费再去上海参加考试。非常幸运的是,我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回忆起参加“艺考”的日子,青年演员李光洁觉得,上大学是“小镇青年”的起点。
在演员这条路上,1981年出生于河南平顶山的李光洁没少吃苦头。“您好,我是中戏的学生,这是我的资料,您看如果有合适的角色请联系我。”拿着简历到招待所挨个敲剧组工作人员房门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年冬天在北京大兴拍戏,剧组的服装组组长看李光洁冻得可怜,就让他到服装车上去睡会儿。“我就钻进服装车,拿一堆衣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结果李光洁不知道睡了多久,等饿醒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饭车早就走了,附近也没个小卖部啥的,那时候更没有外卖,只能生扛”。
对于曾经吃过的苦头,李光洁倒挺乐观,“那个时候觉得苦,其实后来再看就觉得不算个事儿”。
90后女孩杨丽丽也当过“北漂”。她曾和七八个人挤在潮湿的房间里睡上下铺,受了委屈悄悄躲在被窝里哭一场,再暗暗给自己打鸡血,“没准儿下一份工作还不如这个,要做一行爱一行”。
坚持了3年,杨丽丽还是决定回到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自主创业。回首那段青春岁月,杨丽丽最先想到的是“感谢”:“那段时间磨练了我的个性,让我学到很多东西,那份工作我一直干了3年,直到回到家乡自己创业,其实它对我以后的发展帮助特别大。”
“北漂”创业者姬岩在北京生活了17年,2018年返乡创业,在北京、西安两地经营着自己的公司。经过多年拼搏,他总感觉,只有回到北京才能睡个踏实觉。
孙宏艳曾对这些“小镇青年”做过研究,发现像姬岩这种特别有归属感的人是极少数,“没有归属感的才是大多数,我把他们叫做‘双重边缘人’。”她解释说,这部分青年,在北上广这种大城市,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认为这是“别人的北上广”;回到家乡,又觉得家乡也不是他的家乡,“这就体现出家乡和大城市在文化、人际关系、获得感上的落差”。
而这种归属感并不是拥有一个北京户口就能解决的。李光洁到现在也没太注意过要怎么办理积分落户。杨丽丽说,即使现在给她一个北京户口,也很难找到那份归属感。“一次加班到凌晨,在回去的路上站在霓虹灯亮起的北京街头,很迷茫,感觉城市里那么多盏灯,没有一盏是为自己亮的”。那种失落和思乡交织的感觉,杨丽丽到现在想起来依然眼圈泛红,她说:“如果有好一点的机会的话,还是想回到家乡发展。”
孙宏艳曾在大学生中做过调查,问他们毕业后最愿意去哪儿。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愿意去武汉、南京、杭州这样的城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支持青年创业提供了众多有力举措:“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将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扩大至所有企业。制定支持双创深入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
姬岩就曾两次返乡创业。他坦言,第一次有点“逃离北京”的意思,第二次回到家乡西安创业,则是一种战略需要。作为创业者,姬岩想要在家乡寻找更多发展机遇,比如“一带一路”的机遇。而作为一名在北京安家的“小镇青年”,他也承认:“北京的土壤很好,能够吸收到很多综合性营养。”
他觉得,“漂”过之后再返乡创业的青年,一定要检测好自己的“DNA”:“自己在个人经历、资源、教育背景、从业经历方面,到底适合哪一块,作出的选择是否适合当地。”姬岩强调:“要先给自己一个好的定位、一个真切的认知、一个好的创新空间,再迈出创业这一步。”
对于在大城市生活工作过的“小镇青年”来说,回到家乡发展是不是就意味着“败了”?
杨丽丽顶着周围人“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回来待不住”的置疑,克服了资金不够、人手不足的困难,创办了自己的麦秸画工作室。她在家乡发展蒙古族特色手工艺品,带着乡亲们一起制作麦秸画,再收购村民制作的半成品进行加工。她不只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使命,还帮助家乡的贫困乡亲增加收入。
孙宏艳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青年表示愿意回家乡创业,但真正把这个想法落实到初步计划的只有不到10%,有计划并有实际行动的仅占2%。
最终没有返乡的原因是什么?很多青年向孙宏艳反映,主要原因还是“大城市”和“小镇”之间的落差。比如觉得大城市机会更多、更公平,但是成本太高,所以他们想回到家乡。但是回到家乡又觉得受到很多局限。“‘小镇青年’有幸福感,他们也摸到了‘天花板’。”孙宏艳说。
杨丽丽也坦言,自己感觉伸手就能摸到“天花板”。那么对于青年来说,在返乡就业创业过程中如何打开“天花板”,看到更广阔的天地?青年返乡创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孙宏艳分析,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资金、知识、经验,以及政策方面的帮助。而群团组织,比如共青团,其实为青年提供了很多创业就业的机会,包括实习岗位,“像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这些都为青年敢于追梦提供环境,让他们更有序地参与创新创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