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底比斯,见证埃及兴衰 2020/7/7
- 量子科技鉴定《兰亭序》“真迹” ? 2019/3/26
- 单霁翔:我不是故宫掌门人是看门人 2019/3/26
- 海子离世三十周年:他的死亡与气功有关吗? 2019/3/26
- 韦罗基奥首次全面回顾展在佛罗伦萨开幕 2019/3/26
- 小镇青年的纠结:回家乡,还是漂在大城市 2019/3/9
- 外卖女骑手:上岗半个月瘦了5公斤 2019/3/9
- 租房客中的新青年:别人的房子,自己的生活 2019/3/9
- 人人车被指拖欠数千万广告费,线下店关停 2019/3/1
- 华强年入百万的吴老板:赚钱全靠转的快 2019/3/1
- 梵高艺术博物馆:《向日葵》将不再外借 2019/3/1
- “染发剂过敏”是什么鬼?前方高能慎入! 2018/12/4
- 胡润排行榜前100企业家富豪全是宽脸 2018/12/4
- 《纽约时报》盖章的最值得去国度美景 2018/12/4
- 章泽天急抛婚房,售价超1.1亿! 2018/12/4
- 新中国首富已诞生!网友:意料之中! 2018/10/15
- 唐玄宗其人:不只是风流才子 2018/10/15
- 周润发计划捐献全部财产:钱不是我的 2018/10/15
- 白酒行业支撑行业成长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2018/9/29
- 已婚男女出轨有多伤钱?专家:结果令人意外 2018/9/29
- 性骚扰受害者为何宁愿当鸵鸟,也不说出真相? 2018/9/29
- 纪念臧天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谣 2018/9/29
- 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每一个都很慌 2018/9/29
- 王俊凯天生就是“玩鹰的”丨专访天下霸唱 2018/9/1
- 为什么要在饮料里 加入二氧化碳? 2018/9/1
- 为何总是忘记梦境?海马体慢半拍 2018/9/1
- 价值上亿美元的网站都只有一个程序员 2018/9/1
- 冯骥才:九岁那年我最初的人生思索 2018/9/1
- 爱男人还是爱女人?跨性别者自我探索 2018/9/1
- 余华:就算往死里也写不出第二本《活着》 2018/9/1
- 西虹市首富:二爷是身家300亿的富豪 2018/8/3
- 台湾作家贪小便宜做免费隆鼻手术右眼失明 2018/8/3
- 霍思燕出席活动,十根手指上戴满了珠宝 2018/8/3
- 离开郭德纲之后,曹云金又下跪拜了新师傅 2018/3/16
- 央视315:击穿3谣言曝光6乱象批评2企业 2018/3/16
- 资金投入不足,英国博物馆收藏事业遇阻力 2018/3/11
- 巴塞尔艺术展母公司集团亏损1.19亿美元 2018/3/11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查理一世收藏展 2018/3/11
- 当红影星为夫背千万负债,如今50岁离婚复出 2018/2/23
- 王宝强大年初五现身机场,一个细节让人心疼 2018/2/23
- “大衣哥”被村支书痛批了:建学校一分没捐 2018/2/23
- 十年后,性爱机器人会是养老院里的标配 2018/2/14
- 阿里安全发现“微信克隆漏洞”盗刷微信钱包 2018/2/14
- 三百多年英国首位桂冠女诗人:戒烟戒酒戒性 2018/2/1
- 鲁迅:婚姻是母亲给我的礼物,好好地供养它 2018/2/1
- 贾跃亭的乐视时代在今天结束,因为他爆仓了 2018/2/1
- 你养的男人不爱你,你养的青蛙不回家 2018/1/24
- 中铁建工伪造公章7亿项目被废标,正在调查 2018/1/24
- 乐视网悬念跌停,超850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 2018/1/24
-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出炉,刘震云入选 2018/1/14


本报记者 孙伶 实习生 史嘉恒
干瘦细长的人形状雕塑三三两两地分散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诺大的一楼展厅里,周围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亲眼一睹贾科梅蒂(Giacometti Alberto,1901-1966)的原作,已经在展厅外排了近一个小时的队。
去肉存骨的雕塑手法、被拉长的造型,和作品表面粗砺的肌理,映衬在纯白的展墙下,使得原本和煦的阳春三月在这巨大展厅里生出些许冷意。那是孤独的味道,也是独属“贾科梅蒂回顾展”现场的气质。
3月下旬,在贾科梅蒂死后50周年,这位瑞士存在主义雕塑大师的作品终于漂洋过海来到上海,250件左右大师原作第一次在中国结集展出。这不仅是贾科梅蒂在中国的首次大展,也是他个人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回顾展之一。去年 5月11日,贾科梅蒂雕塑作品《L“homme au doigt》在佳士得纽约“回顾往昔”专场拍卖会中以约1.41亿美元成交价易手,刷新艺术家世界拍卖纪录,也让原本不熟悉这位雕塑大师的中国大众留意到他的名字。
“我想全面地向中国观众介绍贾科梅蒂,因此选择了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例如他最让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作品《行走的人》。”展览的总策展人凯瑟琳·格雷妮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她选择的250件左右的作品试图从不同方面回顾这位影响了几代东西方艺术家的艺术家。
除了展出来自贾科梅蒂基金会的《匙型女人》、《行走的女人》、《鼻子》等雕塑作品外,贾科梅蒂的更为简洁和扁平的石膏头像也出现在了展览上。为了让对贾科梅蒂并不熟悉的中国观众了解到他丰富的创作类别,展览也囊括了绘画、肖像素描和艺术家手稿。策展人的企图是通过各种类型作品的展示,引领观众走进贾科梅蒂的“孤独世界”。
一个细瘦的男人跨着步子向前,他昂着脑袋,双臂下垂,上身挺直,右脚前伸——在余德耀美术馆一楼展厅内,人们纷纷在这件名为《Walking Man I(行走的人)》的雕塑前驻足观看。在2010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行,贾科梅蒂1960年创作的一件6英尺高的《行走的人》的雕塑以1.043亿美元成交。
《森林与林间空地》是展览中的一个特别单元,贾科梅蒂与瑞士家乡小镇的关联在此铺陈。他早期的绘画中多次展现了家乡的山和森林,而这些山的造型,最后也被他移入到作品的创作中。故乡的山影子,可以从他手中诞生的那些如山形巍峨般的半身人物塑像中得以窥见。“故乡的山水与贾科梅蒂的青春相连。”凯瑟琳·格雷妮尔说,“观众看到他画的故乡风景,便能理解他对于人物雕塑造型的灵感缘起何处。”
“此次展览中呈现的一些绘画作品此前是从未在他的大型个展中展出过的。虽然他的画作远不如雕塑那样家喻户晓,但对于解释艺术家的创作生涯,它们也颇为重要。”凯瑟琳·格雷妮尔说。
在“与贝克特的相遇”这一展出单元中,策展人通过素描和摄影作品解释了贾科梅蒂和朋友们的关系。而萨特、贝克特、米歇尔·雷里斯与贾科梅蒂的艺术创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命里的故人,共享者关于存在主义的思考。一张日本哲学教授矢内原伊的画像颇为醒目:简单硬朗的脸部线条呈现在一个灰得发黑的画纸上,画中人物表情肃穆,作品风格有些阴郁。萨特曾经回忆贾科梅蒂的这一时期,称他“在那段时间过得并不顺利,好像没有了希望”。
在巴黎的小工作室,是贾科梅蒂人生的关键词。这位孤独的艺术家很少出游,长时间停驻在巴黎,尤其是呆在这间只有20平方米大的工作室内。 “它实在太小了,只是一个洞。”贾科梅蒂曾经这样形容这个没有自来水,需要用盆烧木炭来取暖的小房间。展览同样通过照片与文献档案等展览素材,揭示了贾科梅蒂在巴黎这间简陋的工作室进行创作时的孤独与沉郁。
凯瑟琳·格雷妮尔在最后一间展厅安排了一个特别环节——贾科梅蒂电影的放映厅。“这部影片是他的一个朋友拍摄的,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贾科梅蒂的作品如此受尊敬。他对艺术市场毫不关心,只是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探索人性,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真实’表达出来。” 凯瑟琳说。贾科梅蒂的作品,无论外在形状的大小,其本质都聚焦于艺术家眼中的真实,表现艺术家本人及他眼中人物内心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