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皇城墙上长出钟乳石,明故宫遗址又有新发现 发布时间:2017/9/10 22:46:03   来源:金陵画坛

南京明故宫西安门遗址又有了新的自然奇观,3个古老的门洞里都发现了天然的钟乳石。光泽剔透、形状奇特,犹如白浪滔滔,波涌连天,真是气象万千,蔚为奇观。


石头墙里生出钟乳石,这个奇特的自然现象还需要古建筑专家来解释。


据资料介绍:拱门顶上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称为钟乳石。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南京明故宫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在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占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故宫殿宇重重,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十分重要。


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地址在元集庆城外东北郊,初称吴王新宫,后称皇城。明故宫东西宽790米,南北长750米,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


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南京西安门是明故宫皇城的最西面的一道城门,由于整个皇城偏在南京城东南,出了东安门便是朝阳门(今中山门),出朝阳门就出城了,所以西安门是从城内进出皇城最方便的城门,故其使用频率较高,西安门的规格很高,略次于午门,门外有一座宽大的玄津桥,可见当年此门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