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底比斯,见证埃及兴衰 2020/7/7
- 量子科技鉴定《兰亭序》“真迹” ? 2019/3/26
- 单霁翔:我不是故宫掌门人是看门人 2019/3/26
- 海子离世三十周年:他的死亡与气功有关吗? 2019/3/26
- 韦罗基奥首次全面回顾展在佛罗伦萨开幕 2019/3/26
- 小镇青年的纠结:回家乡,还是漂在大城市 2019/3/9
- 外卖女骑手:上岗半个月瘦了5公斤 2019/3/9
- 租房客中的新青年:别人的房子,自己的生活 2019/3/9
- 人人车被指拖欠数千万广告费,线下店关停 2019/3/1
- 华强年入百万的吴老板:赚钱全靠转的快 2019/3/1
- 梵高艺术博物馆:《向日葵》将不再外借 2019/3/1
- “染发剂过敏”是什么鬼?前方高能慎入! 2018/12/4
- 胡润排行榜前100企业家富豪全是宽脸 2018/12/4
- 《纽约时报》盖章的最值得去国度美景 2018/12/4
- 章泽天急抛婚房,售价超1.1亿! 2018/12/4
- 新中国首富已诞生!网友:意料之中! 2018/10/15
- 唐玄宗其人:不只是风流才子 2018/10/15
- 周润发计划捐献全部财产:钱不是我的 2018/10/15
- 白酒行业支撑行业成长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2018/9/29
- 已婚男女出轨有多伤钱?专家:结果令人意外 2018/9/29
- 性骚扰受害者为何宁愿当鸵鸟,也不说出真相? 2018/9/29
- 纪念臧天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谣 2018/9/29
- 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每一个都很慌 2018/9/29
- 王俊凯天生就是“玩鹰的”丨专访天下霸唱 2018/9/1
- 为什么要在饮料里 加入二氧化碳? 2018/9/1
- 为何总是忘记梦境?海马体慢半拍 2018/9/1
- 价值上亿美元的网站都只有一个程序员 2018/9/1
- 冯骥才:九岁那年我最初的人生思索 2018/9/1
- 爱男人还是爱女人?跨性别者自我探索 2018/9/1
- 余华:就算往死里也写不出第二本《活着》 2018/9/1
- 西虹市首富:二爷是身家300亿的富豪 2018/8/3
- 台湾作家贪小便宜做免费隆鼻手术右眼失明 2018/8/3
- 霍思燕出席活动,十根手指上戴满了珠宝 2018/8/3
- 离开郭德纲之后,曹云金又下跪拜了新师傅 2018/3/16
- 央视315:击穿3谣言曝光6乱象批评2企业 2018/3/16
- 资金投入不足,英国博物馆收藏事业遇阻力 2018/3/11
- 巴塞尔艺术展母公司集团亏损1.19亿美元 2018/3/11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查理一世收藏展 2018/3/11
- 当红影星为夫背千万负债,如今50岁离婚复出 2018/2/23
- 王宝强大年初五现身机场,一个细节让人心疼 2018/2/23
- “大衣哥”被村支书痛批了:建学校一分没捐 2018/2/23
- 十年后,性爱机器人会是养老院里的标配 2018/2/14
- 阿里安全发现“微信克隆漏洞”盗刷微信钱包 2018/2/14
- 三百多年英国首位桂冠女诗人:戒烟戒酒戒性 2018/2/1
- 鲁迅:婚姻是母亲给我的礼物,好好地供养它 2018/2/1
- 贾跃亭的乐视时代在今天结束,因为他爆仓了 2018/2/1
- 你养的男人不爱你,你养的青蛙不回家 2018/1/24
- 中铁建工伪造公章7亿项目被废标,正在调查 2018/1/24
- 乐视网悬念跌停,超850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 2018/1/24
-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出炉,刘震云入选 2018/1/14
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是人类艺术殿堂中最为瑰丽的宝藏:帕提农神庙的《维纳斯》,象征着力与美的《掷铁饼者》、极富戏剧张力的《拉奥孔》……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传世名作。但是最近,有人在这些著名的古老雕塑身上有了新的发现:这些雕像的主人公,好像统统没有瞳孔!事实上,没有瞳孔这件事情,在古希腊、古罗马雕塑当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究竟原因为何?这个问题在网上激起了热烈的讨论,不同的人给出截然不同的解答。
瞳孔的塑造干扰形体美的表达?
在各个领域“学霸”聚集的知乎网,对于西方古典雕塑为何没有瞳孔的问题,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有人引用《艺术哲学》的作者丹纳的话:“艺术是对事物主要特征的概括”来进行论证:在人物雕塑中,虽然有很多客观存在的元素,但如果是和雕塑者想要重点说明和体现的内容无关的话,那就可以被删去或者简化。而众所周知的是,古希腊人对人体美无比推崇,在他们看来,人体是自然界最为均匀、和谐的存在,是具有最为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在古希腊人的眼中,最为理想的人物并不是拥有最善于思索的头脑、感觉敏锐的心灵、娇俏美丽的容颜,而是首先要具备血统优越、发育良好、比例匀称、身手矫捷的体格。
因为这样的审美倾向,裸体雕塑在古希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为了体现形体美,雕塑家在肌肉线条和立体感的塑造上极尽能事,而相形之下,繁杂的色彩、过于丰富的人物表情——包括瞳孔的塑造,实际上对于体现形体美的流畅不仅没有太大帮助,反而有干扰作用,因此实在是不雕也罢。而没有瞳孔、缺少表情、通体素白的裸体雕塑,也天然具有一种肃穆的感觉,更符合雕塑对象神明的身份。
“掉色”说论据充分 有瞳孔反而艳俗
真的是这样吗?记者向中央美术学院原雕塑系主任、著名雕塑家隋建国请教,他笑言这是文艺爱好者们“想多了”。其实,很多古代雕塑都是有瞳孔的,是用颜料涂上去的。只不过因为褪色,今天的人已经看不到了罢了。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大英博物馆的研究者们也为“掉色”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证据。该馆科学调查部的乔瓦尼·维尔博士,多年来一直持续对雕像色彩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是对雕像映射强光,然后用特殊的摄影机进行拍摄。这个由大英博物馆在2007年开发的系统,如果感知到异常成分——比如古代的蓝色颜料,就会在显示器上有所反应。维尔博士用大英博物馆所藏的特洛伊大理石像进行试验,发现当对准雕像的眼睛照射光线的时候,显示器反应感知到了蓝色的痕迹。“我们今天看到的特洛伊的眼睛是白色的,但其实两千年前,它是蓝色的。”
特洛伊大理石像并不是一个特例。但科研人员将他们的仪器对准帕特农神庙旁边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发现神庙的天花板曾经被涂过蓝色。德国李比西雕塑美术馆则开发出了可以测试出更多看不见的历史遗留色彩的仪器,他们的实验证实,很多古代雕塑不仅拥有蓝色的瞳孔,而且肤色和衣服也上了颜色。也就是说,古希腊文明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白色文明”,实际上古希腊人很喜欢给雕像穿上绚丽多彩的衣服。
有趣的是,很多考古学家利用仪器复原了一些今天是素白、但曾经是色彩缤纷的雕塑,但很多人反映,涂上颜色、拥有宝石瞳孔的雕塑,反而有些艳俗,没有素白和没有瞳孔的雕塑有“味道”了。
没雕瞳孔的智者象征超越尘俗的智慧
古希腊、古罗马中有一部分属于神灵的雕像,有瞳孔,而且异常名贵,是由宝石镶嵌而成,但因为各种原因遗失散落了。
如今耸立在帕台农神庙的雅典娜像是没有瞳孔的,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复制品。这座神像的原作出自古希腊公认的最伟大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之手,是由木头、黄金、象牙做的一米高的奢侈品,不仅女神的瞳孔是宝石所嵌,就连盾牌里面蛇的眼睛也是宝石质地。再比如,大家特别熟悉的大理石雕塑《掷铁饼者》,其实也是复制品,其青铜的原作也拥有一双宝石镶嵌的眼睛。
也有一些雕塑是故意不雕眼珠,比如屋大维奥古斯都像的右脚边,艺术家就塑造了一个带有双翼而无眼珠的小天使丘比特形象,据说是用以暗示屋大维是一位仁爱之君,但爱本身又带有盲目性。
而一些智者的雕像——比如阿基米德像,也是没有瞳孔的,有人相信是雕塑家有意为之。因为这象征着智者拥有向内的观照和超越尘俗的智慧。
古罗马时期雕塑
终于与观者“对视”
隋建国告诉记者,因为雕刻技艺的发展,更细腻的表现手法出现,文艺复兴之后的人物雕像,眼珠不再依靠涂色或者镶嵌,而是直接被雕刻出来了。而雕刻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令瞳孔位置下凹,使得光线投射的光影效果类似真实的瞳孔。
事实上,这种雕刻瞳孔的方法可能出现得更早些。知乎网友Kasa Lee说,其实在古罗马时代——大概从哈德良大帝主政开始,瞳孔开始在雕像上出现。而哈德良大帝的王后Sabina像是已知最早的具有瞳孔的雕像。
瞳孔的出现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在这个时期,很多人物雕塑的五官已经开始由古希腊或者古罗马特定时期的“目光飘忽不定,避开参观者的目光”演变为强调与参观者“对视”。而这种“对视”必然要求妥善处理好观者和塑像眼神之间的交流,瞳孔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
证明当时这股潮流的另外的一个证据是,此时的古罗马钱币上,统治者的侧面像开始变为正面。在这之前,钱币上使用侧面像的原因再简单不过:就是害怕五官遭到磨损(比如,五官中鼻子是比较突出,如果雕刻正面像,在钱币流通过程中,统治者的鼻子很容易被磨损)。但古罗马终于有勇气将正面像雕刻在钱币上,也表明了审美的要求最终战胜了实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