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底比斯,见证埃及兴衰 2020/7/7
- 量子科技鉴定《兰亭序》“真迹” ? 2019/3/26
- 单霁翔:我不是故宫掌门人是看门人 2019/3/26
- 海子离世三十周年:他的死亡与气功有关吗? 2019/3/26
- 韦罗基奥首次全面回顾展在佛罗伦萨开幕 2019/3/26
- 小镇青年的纠结:回家乡,还是漂在大城市 2019/3/9
- 外卖女骑手:上岗半个月瘦了5公斤 2019/3/9
- 租房客中的新青年:别人的房子,自己的生活 2019/3/9
- 人人车被指拖欠数千万广告费,线下店关停 2019/3/1
- 华强年入百万的吴老板:赚钱全靠转的快 2019/3/1
- 梵高艺术博物馆:《向日葵》将不再外借 2019/3/1
- “染发剂过敏”是什么鬼?前方高能慎入! 2018/12/4
- 胡润排行榜前100企业家富豪全是宽脸 2018/12/4
- 《纽约时报》盖章的最值得去国度美景 2018/12/4
- 章泽天急抛婚房,售价超1.1亿! 2018/12/4
- 新中国首富已诞生!网友:意料之中! 2018/10/15
- 唐玄宗其人:不只是风流才子 2018/10/15
- 周润发计划捐献全部财产:钱不是我的 2018/10/15
- 白酒行业支撑行业成长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2018/9/29
- 已婚男女出轨有多伤钱?专家:结果令人意外 2018/9/29
- 性骚扰受害者为何宁愿当鸵鸟,也不说出真相? 2018/9/29
- 纪念臧天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谣 2018/9/29
- 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每一个都很慌 2018/9/29
- 王俊凯天生就是“玩鹰的”丨专访天下霸唱 2018/9/1
- 为什么要在饮料里 加入二氧化碳? 2018/9/1
- 为何总是忘记梦境?海马体慢半拍 2018/9/1
- 价值上亿美元的网站都只有一个程序员 2018/9/1
- 冯骥才:九岁那年我最初的人生思索 2018/9/1
- 爱男人还是爱女人?跨性别者自我探索 2018/9/1
- 余华:就算往死里也写不出第二本《活着》 2018/9/1
- 西虹市首富:二爷是身家300亿的富豪 2018/8/3
- 台湾作家贪小便宜做免费隆鼻手术右眼失明 2018/8/3
- 霍思燕出席活动,十根手指上戴满了珠宝 2018/8/3
- 离开郭德纲之后,曹云金又下跪拜了新师傅 2018/3/16
- 央视315:击穿3谣言曝光6乱象批评2企业 2018/3/16
- 资金投入不足,英国博物馆收藏事业遇阻力 2018/3/11
- 巴塞尔艺术展母公司集团亏损1.19亿美元 2018/3/11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查理一世收藏展 2018/3/11
- 当红影星为夫背千万负债,如今50岁离婚复出 2018/2/23
- 王宝强大年初五现身机场,一个细节让人心疼 2018/2/23
- “大衣哥”被村支书痛批了:建学校一分没捐 2018/2/23
- 十年后,性爱机器人会是养老院里的标配 2018/2/14
- 阿里安全发现“微信克隆漏洞”盗刷微信钱包 2018/2/14
- 三百多年英国首位桂冠女诗人:戒烟戒酒戒性 2018/2/1
- 鲁迅:婚姻是母亲给我的礼物,好好地供养它 2018/2/1
- 贾跃亭的乐视时代在今天结束,因为他爆仓了 2018/2/1
- 你养的男人不爱你,你养的青蛙不回家 2018/1/24
- 中铁建工伪造公章7亿项目被废标,正在调查 2018/1/24
- 乐视网悬念跌停,超850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 2018/1/24
-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出炉,刘震云入选 2018/1/14
布鲁姆日(Bloom's Day)是爱尔兰每年仅次于国庆日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为纪念20世纪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巨著《尤利西斯》而产生。6月16日是《尤利西斯》的主人公利奥波德·布鲁姆在爱尔兰街头游荡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聚会,一边讨论书籍,一边吃着“乔伊斯开心套餐”。今年的6月16日,布鲁姆日迎来了自己的111周年,半生漂泊欧洲的陈丹燕,恍惚记得两年前的那个6月16日,自己徘徊在都柏林的一场意识流旅行。
接力朗读会
回望世界主义者乔伊斯
和《尤利西斯》里一百年前的描述一样,2013年的六月十六日也是晴朗的好天气,天上的云也如书里描写的一样洁白轻柔,乔伊斯说它们好像羽毛一般。我从都柏林国立图书馆里出来,一小时的环球《尤利西斯》接力朗读会,在都柏林的这一场结束了。刚刚那些尚未走远的爱尔兰各地作家的朗读声尚在耳畔,朗读完成后,作家们大多向后一仰,终于轻松下来的样子也还是非常新鲜的记忆。我想,乔伊斯真的有一个强有力而且喋喋不休的伟大头脑,光是朗读和听朗读,我等都快要累死了。
图书馆底楼熙熙攘攘都是跟着布鲁姆日步行路线来到图书馆的读者们,这里曾是小说里整整一章写到过的地方,在底楼,小说里一直分开漫游的两个主角,布鲁姆与斯蒂芬,在这里第一次会合,但擦肩而过。
如今在图书馆底楼有个永久陈列的叶芝展览,我第一次在都柏林读《尤利西斯》时,来这里参观过。我走进去晃了一下,幽暗中叶芝肖像还在老地方静静看着来者,他那绿色布皮子的诗集也在原来的玻璃柜子里。一切都是2009年我来这里时的模样。乔伊斯在他的书里来不及描写到这些。
乔伊斯与叶芝不太一样。喜欢浪漫主义的叶芝和爱好冷静到残忍的乔伊斯也是阅读中大不同的境界。人们很容易爱上叶芝和他的诗歌,但乔伊斯对人类的爱恨交融,则要复杂得多,要能理解他的失望,甚至是绝望,不光是对在精神上饱受创伤的凯尔特后裔们,也是对整个人类的,同时也是对他自己的,才能理解他在绝望里的怜悯,也许,还能用一个词:仁慈。
比起叶芝,乔伊斯更不容易。叶芝是个民粹主义者,乔伊斯是个世界主义者。在全世界都同情爱尔兰独立的心愿时,民粹主义的作家最容易成为符号,因此被同情与爱戴。但乔伊斯却纠正了全世界泛滥的感情,他正告人们,将爱尔兰文学当成文学来尊重,不要当成宣言来支持。乔伊斯拒绝成为陈情或者反抗的符号,他是一个极为警惕与冷静的作家,而且骄傲。而且,他对文学有至高的信仰。鉴于他对天主教坚定的反感,即使母亲死在床上,他都未能妥协,我想他所具有的信仰会坚持它的原则与纯度。
这也许是即使当年叶芝扶持提携乔伊斯,但乔伊斯却不愿意与叶芝为伍在精神上的原因。
乔伊斯更现代,叶芝更淳朴。
乔伊斯更世界性,叶芝更民粹性。
乔伊斯更冷静强硬,叶芝更一唱三叹。
乔伊斯更具有凯尔特人的精神,叶芝更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乔伊斯就这样领着动荡不宁的爱尔兰社会的写作者们,越过文学的煽动性,文学的服务性,越过殖民地文学的传统化与殖民化的各个特有泥沼,甚至越过民粹主义者泛滥的激情,走向真正的现代。他直面爱尔兰经过七百年殖民后委顿与躁动的心灵世界的勇气,昭示了爱尔兰人强健深厚而且不可征服的精神,和无法扭曲的文学能力。在小说里,爱尔兰的知识分子们在图书馆里讨论着英国的莎士比亚,过了一百一十年,作家们在图书馆里朗读小说中的这一章来致敬乔伊斯。一百一十年后,图书馆遮阴又凉爽的底楼是诗人叶芝永久的殿堂,而走过圆柱,街道上满是来自世界各地参加布鲁姆日漫游的读者,乔伊斯在大街上仍旧生机勃勃。在他去世后,他书中的生命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满城意识流
都柏林的时光阅读
阳光灿烂的街上充满夏日的欢快。一个诺拉打扮的年轻女子穿着在熏风里飘扬的蕾丝白裙走过。她经过停满在路边的汽车,去听街角露天乐队的演奏。她在腋下夹着一顶宽边草帽。一百一十年前的这天下午,年轻的乔伊斯就在不远的街上遇到了年轻的诺拉。
我跟着她往前走,路过一间星巴克咖啡馆,优美的初夏它门窗洞开,泄漏着磨碎咖啡豆时散发出的新鲜香气。时空在6月16日,在都柏林老城里真有各种穿越的隧道,而且这些隧道全都敞开了。这一天,不是满城文艺,也不是满城文学,而是满城意识流。《尤利西斯》这本书和布鲁姆日这个文学日,之所以在都柏林能够一直富有生命力,我想是因为它们相辅相成,令意识流这个文学流派在此成为每个读者都可以自己体会和自己创造的精神体验。
我在电声音乐强大的声浪里走着,整个鼻腔里都充满了星巴克的混豆咖啡气味。一个读者从叶芝激情澎湃的诗情那里走出来,不是在文学史上,不是在理性上,而是能在感性上接受乔伊斯,这得等到他能走到人生更宽阔的阶段,才能做到。我想到自己在阅读上从叶芝到乔伊斯的变化,这么说,我在这本书漫长的阅读过程中也成长了。中年后,我周围有些人又开始重读自己年轻时喜爱的书,对有些书,重读时懂了更多,而有些书则不再具有吸引力,这口味不同里面,嘀嘀嗒嗒,全都是时光走过的声音。至于我,我想自己是变得宽广了,能理解得更多了,口味也不再那么浪漫——和狭窄。所以说,时光嘀嘀嗒嗒地流淌而过,它也滋润了我的大地,让我心中绿意葱茏。
而一个深受意识流影响的中国作家能在阳光灿烂的异乡大街上到处找到意识的流动,并找到满大街脸上带着意识流动时恍惚表情的陌生人,在我的意识流动里,大学时代拥挤的大夏教室,木头黑板前外国文学老师瘦长的脸,还有白框的学生眼镜,“摩莉的意识流动”,这真是美好得很。
在六月的熏风里我几乎走不动路,于是我靠在一棵大树下,满耳都是时间洪流的涛声。这哪里只是城市漫游,这更是意识流写作手法的都柏林写作体验与速成。
来源:新京报 作者:陈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