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底比斯,见证埃及兴衰 2020/7/7
- 量子科技鉴定《兰亭序》“真迹” ? 2019/3/26
- 单霁翔:我不是故宫掌门人是看门人 2019/3/26
- 海子离世三十周年:他的死亡与气功有关吗? 2019/3/26
- 韦罗基奥首次全面回顾展在佛罗伦萨开幕 2019/3/26
- 小镇青年的纠结:回家乡,还是漂在大城市 2019/3/9
- 外卖女骑手:上岗半个月瘦了5公斤 2019/3/9
- 租房客中的新青年:别人的房子,自己的生活 2019/3/9
- 人人车被指拖欠数千万广告费,线下店关停 2019/3/1
- 华强年入百万的吴老板:赚钱全靠转的快 2019/3/1
- 梵高艺术博物馆:《向日葵》将不再外借 2019/3/1
- “染发剂过敏”是什么鬼?前方高能慎入! 2018/12/4
- 胡润排行榜前100企业家富豪全是宽脸 2018/12/4
- 《纽约时报》盖章的最值得去国度美景 2018/12/4
- 章泽天急抛婚房,售价超1.1亿! 2018/12/4
- 新中国首富已诞生!网友:意料之中! 2018/10/15
- 唐玄宗其人:不只是风流才子 2018/10/15
- 周润发计划捐献全部财产:钱不是我的 2018/10/15
- 白酒行业支撑行业成长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2018/9/29
- 已婚男女出轨有多伤钱?专家:结果令人意外 2018/9/29
- 性骚扰受害者为何宁愿当鸵鸟,也不说出真相? 2018/9/29
- 纪念臧天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谣 2018/9/29
- 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每一个都很慌 2018/9/29
- 王俊凯天生就是“玩鹰的”丨专访天下霸唱 2018/9/1
- 为什么要在饮料里 加入二氧化碳? 2018/9/1
- 为何总是忘记梦境?海马体慢半拍 2018/9/1
- 价值上亿美元的网站都只有一个程序员 2018/9/1
- 冯骥才:九岁那年我最初的人生思索 2018/9/1
- 爱男人还是爱女人?跨性别者自我探索 2018/9/1
- 余华:就算往死里也写不出第二本《活着》 2018/9/1
- 西虹市首富:二爷是身家300亿的富豪 2018/8/3
- 台湾作家贪小便宜做免费隆鼻手术右眼失明 2018/8/3
- 霍思燕出席活动,十根手指上戴满了珠宝 2018/8/3
- 离开郭德纲之后,曹云金又下跪拜了新师傅 2018/3/16
- 央视315:击穿3谣言曝光6乱象批评2企业 2018/3/16
- 资金投入不足,英国博物馆收藏事业遇阻力 2018/3/11
- 巴塞尔艺术展母公司集团亏损1.19亿美元 2018/3/11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查理一世收藏展 2018/3/11
- 当红影星为夫背千万负债,如今50岁离婚复出 2018/2/23
- 王宝强大年初五现身机场,一个细节让人心疼 2018/2/23
- “大衣哥”被村支书痛批了:建学校一分没捐 2018/2/23
- 十年后,性爱机器人会是养老院里的标配 2018/2/14
- 阿里安全发现“微信克隆漏洞”盗刷微信钱包 2018/2/14
- 三百多年英国首位桂冠女诗人:戒烟戒酒戒性 2018/2/1
- 鲁迅:婚姻是母亲给我的礼物,好好地供养它 2018/2/1
- 贾跃亭的乐视时代在今天结束,因为他爆仓了 2018/2/1
- 你养的男人不爱你,你养的青蛙不回家 2018/1/24
- 中铁建工伪造公章7亿项目被废标,正在调查 2018/1/24
- 乐视网悬念跌停,超850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 2018/1/24
-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出炉,刘震云入选 2018/1/14
鸢尾花 73.7×92.1cm 布面油画
鸢尾花 92.7×73.9cm 布面油画
玫瑰 93×74cm 布面油画
近日,“梵高:鸢尾花与玫瑰”个展项目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绚烂绽放,来自荷兰艺术大师文森特·梵高绘制于普罗旺斯4件以花卉为题的经典杰作首次齐相聚,将春之气息弥漫于整个大都会,芳香四溢。
1889年,梵高被送进了位于法国圣雷米的一所精神疗养院中。这一阶段,他创作了148幅油画和百余幅素描,其中就包括此次展览展出的《鸢尾花》与《玫瑰花》系列。“鸢尾”与“玫瑰”各有两张,颇赋清新的两种花束在形式与颜色上各有不同,却都流露出艺术家生命尽头所要传达的冷静与超凡的热情,令人心驰感动。
“鸢尾”与“玫瑰”常常被拿来与梵高在阿尔勒创作的“向日葵”系列作对比,这4件作品中,有两件来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张竖幅的《鸢尾花》来自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以及一张横幅的《玫瑰花》来自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画廊。展览开幕时间有意暗合当年创作的时间,那是125年前的1890年5月11日和13日,梵高写信给他的弟弟,告知他自己如何被这些迷人的花束吸引并投入创作,“我发狂地工作,大捧的鲜花,紫色的鸢尾花和大束的玫瑰”。4件作品为观众提供不一样的上下文以欣赏梵高的标志性的静物画,以此引发出对他创作旨意的遐想、图像传播影响的反思以及对油画褪色补救的认识。
在疗养期间的最后一个星期里,梵高对鸢尾花和玫瑰花投入了巨大而持续的创作热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走出单调的日常环境,去描绘周边花园中盛开的鲜花。这个生长过度的花园蔓草丛生、花开遍野,很快成为梵高到达后的栖息地,而圣雷米则成为了最后的创作基地之一。当他重新面对花花草草举起自己的画笔,人们看到的是昔日无比辉煌的“向日葵”系列的完美延伸,美的续篇——“鸢尾”与“玫瑰”。
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方呈现的作品介绍中,对4幅梵高画作的格局与色调进行了对比诠释,在展现他生命最后阶段作品中“平静而坚持不懈的热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其艺术创作偏向柔和用色的变化。他针对画布的大小做相应的画面构图,每一幅画中都有一只稍稍偏离中心的花瓶和一条维持平衡标准的水平线。通过一系列坚定的对比互补组织成一张张丰富的画面,其中活跃着物体、色彩以及风格的激烈对话。艺术家巧妙运用不同的组织手法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正如这两张《鸢尾花》,一幅是蓝色花束与黄色背景产生的强烈的互补对比效果,一幅则是淡蓝花束与粉色背景营造的温柔和谐的情调。
所以在这段时间创作出的《鸢尾花》,连点彩部分都没有任何汹涌的运笔。插在花瓶里的鸢尾花与玫瑰,孤单地绽放。充满古怪般灼眼的热情,透出很是夺人眼目的精巧,还有那抢眼的色彩,这也许就是梵高自己,孤独地张扬着生命力的倔强,冷笑一切凡间的艳俗。比起后来因重新陷入对疾病的巨大恐惧,因而无法彻底地打开心扉,无法最大限度地去把握和利用张力而绘出的作品,无论是初来圣雷米,还笼罩在“割耳事件”阴影之下而创作的《星月夜》,还是在幽闭状态之下画出的《鸢尾花》和《玫瑰花》,都是在圣雷米时期,梵高对绘画情感最真实而有意义的表达。据悉,此次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梵高个展项目将持续展出至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