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底比斯,见证埃及兴衰 2020/7/7
- 量子科技鉴定《兰亭序》“真迹” ? 2019/3/26
- 单霁翔:我不是故宫掌门人是看门人 2019/3/26
- 海子离世三十周年:他的死亡与气功有关吗? 2019/3/26
- 韦罗基奥首次全面回顾展在佛罗伦萨开幕 2019/3/26
- 小镇青年的纠结:回家乡,还是漂在大城市 2019/3/9
- 外卖女骑手:上岗半个月瘦了5公斤 2019/3/9
- 租房客中的新青年:别人的房子,自己的生活 2019/3/9
- 人人车被指拖欠数千万广告费,线下店关停 2019/3/1
- 华强年入百万的吴老板:赚钱全靠转的快 2019/3/1
- 梵高艺术博物馆:《向日葵》将不再外借 2019/3/1
- “染发剂过敏”是什么鬼?前方高能慎入! 2018/12/4
- 胡润排行榜前100企业家富豪全是宽脸 2018/12/4
- 《纽约时报》盖章的最值得去国度美景 2018/12/4
- 章泽天急抛婚房,售价超1.1亿! 2018/12/4
- 新中国首富已诞生!网友:意料之中! 2018/10/15
- 唐玄宗其人:不只是风流才子 2018/10/15
- 周润发计划捐献全部财产:钱不是我的 2018/10/15
- 白酒行业支撑行业成长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2018/9/29
- 已婚男女出轨有多伤钱?专家:结果令人意外 2018/9/29
- 性骚扰受害者为何宁愿当鸵鸟,也不说出真相? 2018/9/29
- 纪念臧天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谣 2018/9/29
- 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每一个都很慌 2018/9/29
- 王俊凯天生就是“玩鹰的”丨专访天下霸唱 2018/9/1
- 为什么要在饮料里 加入二氧化碳? 2018/9/1
- 为何总是忘记梦境?海马体慢半拍 2018/9/1
- 价值上亿美元的网站都只有一个程序员 2018/9/1
- 冯骥才:九岁那年我最初的人生思索 2018/9/1
- 爱男人还是爱女人?跨性别者自我探索 2018/9/1
- 余华:就算往死里也写不出第二本《活着》 2018/9/1
- 西虹市首富:二爷是身家300亿的富豪 2018/8/3
- 台湾作家贪小便宜做免费隆鼻手术右眼失明 2018/8/3
- 霍思燕出席活动,十根手指上戴满了珠宝 2018/8/3
- 离开郭德纲之后,曹云金又下跪拜了新师傅 2018/3/16
- 央视315:击穿3谣言曝光6乱象批评2企业 2018/3/16
- 资金投入不足,英国博物馆收藏事业遇阻力 2018/3/11
- 巴塞尔艺术展母公司集团亏损1.19亿美元 2018/3/11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查理一世收藏展 2018/3/11
- 当红影星为夫背千万负债,如今50岁离婚复出 2018/2/23
- 王宝强大年初五现身机场,一个细节让人心疼 2018/2/23
- “大衣哥”被村支书痛批了:建学校一分没捐 2018/2/23
- 十年后,性爱机器人会是养老院里的标配 2018/2/14
- 阿里安全发现“微信克隆漏洞”盗刷微信钱包 2018/2/14
- 三百多年英国首位桂冠女诗人:戒烟戒酒戒性 2018/2/1
- 鲁迅:婚姻是母亲给我的礼物,好好地供养它 2018/2/1
- 贾跃亭的乐视时代在今天结束,因为他爆仓了 2018/2/1
- 你养的男人不爱你,你养的青蛙不回家 2018/1/24
- 中铁建工伪造公章7亿项目被废标,正在调查 2018/1/24
- 乐视网悬念跌停,超850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 2018/1/24
-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出炉,刘震云入选 2018/1/14
托马斯·赫斯维克是谁?对普通的上海市民来说,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可是,如果提起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引起广泛关注、彰显出英国在创意和创新方面杰出成就的英国馆,不少观众印象深刻。最近,被誉为“英国当代最具创意”的设计奇才、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设计者托马斯·赫斯维克,将其颠覆想象的前沿创作“搬入”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令中国观众首次有机会系统地近距离欣赏他那些充满“匪夷所思”想象力的设计作品。
托马斯·赫斯维克是当今世界最炙手可热的设计师之一,他将艺术思维应用在了各个项目中。100年以后,当人们走过靠近伦敦国王十字街的格雷斯因路,也许不会记得这条道路得名于一个著名的律师学院,而只会寻找一个门牌号,它曾经属于托马·斯赫斯维克工作室,就像贝克街221号因为楼上住了福尔摩斯而声名大噪。
不要以为这样说有夸张之嫌,就目前的情形来看,英国年轻一代已经理所当然地把托马斯·赫斯维克当成了本国在文化创意领域的标志性人物,能和他别别苗头抢抢“风骚”的同龄人似乎也只有饰演福尔摩斯的本尼迪克·康伯巴奇。2012年,借着设计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风头,伦敦奥运会总导演丹尼·博伊尔“钦点”赫斯维克为奥运会设计主火炬台;同年,几轮竞标之后,赫斯维克得以设计伦敦人钟爱的双层公交车(红色巴士),让曾经“统治”伦敦50余年的双层巴士重新焕发出新颜……这一个个都是“面子工程”,弄得不好就会被众人“批判”,可是,“卷发男”托马斯每次都剑走偏锋,化边缘为主流,一路奠定了自己在英伦设计界的至尊地位。
这个题为“新世代英伦创造:走进赫斯维克工作室”巡展分为“起始”、“构思”、“制作”、“叙事”四个部分,几乎囊括了赫斯维克工作室迄今为止的重要作品,甚至也包含了赫斯维克本人在学生时代的一些构思习作,毫无疑问是了解这位当代设计大师最为全面的展览。稍显遗憾的是,和赫斯维克2012年在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首个个展一样,受展厅面积所限,这依然是一个“模型”展,其展览结果还是强化了赫斯维克作为设计师的角色,而忽略了他本质意义上“空间创意者”的身份。他的很多作品,你很难界定是建筑还是装置,抑或是当代艺术?其实现创作时,又延续了悠久的手工艺人传统。正如赫斯维克自己曾经说的,除了“二维”他什么都做。可惜的是,要在有限的室内空间内展现出这一点,几乎不可能。
展览厅的中心赫然矗立着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蒲公英”的模型,这是上海人民最熟悉的一件赫斯维克的作品。从外观上看,这是一个由无数根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大方块,赫斯维克喜欢把它比喻成“种子圣殿”。这次带到中国来的模型,展示的是其横剖面,每根亚克力杆的末端都蕴含着一颗种子,内外关联创造出激动人心的效果。而伦敦奥运会主火炬点燃时,火炬上的铜花瓣合并在一起,圣火在铜花瓣之间传开,象征着全人类团结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个设想也来自赫斯维克工作室。
伦敦的双层公交车(红色巴士)是一张城市名片,伦敦人对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版巴士的狂热,让新版巴士设计者所拥有的自由并不多,因为老巴士的复活就是为了保留伦敦的记忆。但在很多人可能压根注意不到的地方,赫斯维克带来了“革新”,比如车内把杆的颜色变了,因为原来的黄色太刺眼,好像随时要让人警惕什么;巴士外表的长方形尖角也被调整为圆弧型,因为他不希望这个巴士看上去和其他城市的巴士一模一样;他为巴士座椅选择的暗红色地毯式布料,一方面当然是为了耐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配合伦敦地铁座椅的风格,“你能想象吗?伦敦人看见座椅就知道自己乘的是哪一条地铁线”;在视觉上,巴士内部的灯光也换了,因为赫斯维克总觉得原来的灯光让人的肤色不够好看……赫斯维克为伦敦设计的新双层巴士,如同为古典范儿的双层巴士穿上了时尚的红色盔甲。
颇具童心的赫斯维克,还将几把坐不稳、搁屁股的圆锥转椅放在展厅门口,供进出的参观者自得其乐,这也是他的得意之作:陀螺椅。可以旋转的陀螺椅的最大特点是“不稳”,它没有固定的就座方向,只有圆弧形的底部触地,形状类似于陀螺。只要坐上去就能360度旋转,团团转的感觉让每个体验者都哈哈大笑。陀螺椅制作过程并不简单,工作室做了无数模型才找到平衡的形式和舒适的形状。这些创作时用过的模型和草稿,都在展览中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