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底比斯,见证埃及兴衰 2020/7/7
- 量子科技鉴定《兰亭序》“真迹” ? 2019/3/26
- 单霁翔:我不是故宫掌门人是看门人 2019/3/26
- 海子离世三十周年:他的死亡与气功有关吗? 2019/3/26
- 韦罗基奥首次全面回顾展在佛罗伦萨开幕 2019/3/26
- 小镇青年的纠结:回家乡,还是漂在大城市 2019/3/9
- 外卖女骑手:上岗半个月瘦了5公斤 2019/3/9
- 租房客中的新青年:别人的房子,自己的生活 2019/3/9
- 人人车被指拖欠数千万广告费,线下店关停 2019/3/1
- 华强年入百万的吴老板:赚钱全靠转的快 2019/3/1
- 梵高艺术博物馆:《向日葵》将不再外借 2019/3/1
- “染发剂过敏”是什么鬼?前方高能慎入! 2018/12/4
- 胡润排行榜前100企业家富豪全是宽脸 2018/12/4
- 《纽约时报》盖章的最值得去国度美景 2018/12/4
- 章泽天急抛婚房,售价超1.1亿! 2018/12/4
- 新中国首富已诞生!网友:意料之中! 2018/10/15
- 唐玄宗其人:不只是风流才子 2018/10/15
- 周润发计划捐献全部财产:钱不是我的 2018/10/15
- 白酒行业支撑行业成长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2018/9/29
- 已婚男女出轨有多伤钱?专家:结果令人意外 2018/9/29
- 性骚扰受害者为何宁愿当鸵鸟,也不说出真相? 2018/9/29
- 纪念臧天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谣 2018/9/29
- 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每一个都很慌 2018/9/29
- 王俊凯天生就是“玩鹰的”丨专访天下霸唱 2018/9/1
- 为什么要在饮料里 加入二氧化碳? 2018/9/1
- 为何总是忘记梦境?海马体慢半拍 2018/9/1
- 价值上亿美元的网站都只有一个程序员 2018/9/1
- 冯骥才:九岁那年我最初的人生思索 2018/9/1
- 爱男人还是爱女人?跨性别者自我探索 2018/9/1
- 余华:就算往死里也写不出第二本《活着》 2018/9/1
- 西虹市首富:二爷是身家300亿的富豪 2018/8/3
- 台湾作家贪小便宜做免费隆鼻手术右眼失明 2018/8/3
- 霍思燕出席活动,十根手指上戴满了珠宝 2018/8/3
- 离开郭德纲之后,曹云金又下跪拜了新师傅 2018/3/16
- 央视315:击穿3谣言曝光6乱象批评2企业 2018/3/16
- 资金投入不足,英国博物馆收藏事业遇阻力 2018/3/11
- 巴塞尔艺术展母公司集团亏损1.19亿美元 2018/3/11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查理一世收藏展 2018/3/11
- 当红影星为夫背千万负债,如今50岁离婚复出 2018/2/23
- 王宝强大年初五现身机场,一个细节让人心疼 2018/2/23
- “大衣哥”被村支书痛批了:建学校一分没捐 2018/2/23
- 十年后,性爱机器人会是养老院里的标配 2018/2/14
- 阿里安全发现“微信克隆漏洞”盗刷微信钱包 2018/2/14
- 三百多年英国首位桂冠女诗人:戒烟戒酒戒性 2018/2/1
- 鲁迅:婚姻是母亲给我的礼物,好好地供养它 2018/2/1
- 贾跃亭的乐视时代在今天结束,因为他爆仓了 2018/2/1
- 你养的男人不爱你,你养的青蛙不回家 2018/1/24
- 中铁建工伪造公章7亿项目被废标,正在调查 2018/1/24
- 乐视网悬念跌停,超850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 2018/1/24
-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出炉,刘震云入选 2018/1/14
Ferdinand Ahm Krag, Heliotropic drift, 2015
第八届北欧当代艺术双年展(Momentum 8)日前在Momentum艺术馆与位于Moss的F5画廊举行。
“Momentum 8”探索了作为一种文化与艺术境况的“管状视野”(tunnel vision)。如今网络化的文化不仅造成了超连通性,同时也生成了一系列允许人和社群在自己的圈子里成长的分离。“Momentum 8”关注了那些沉浸在自己的逻辑世界里、将想法最终付诸实践的艺术家与文化创作者。在展览中,“tunnel vision”的主题展现为一种多重感官的体验,它触发着思维、身体意识的改变状态,以及一种能够使不同的地点和事件相互配合的氛围。
Moss是奥斯陆附近的一个小城市,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在那里“隐居”了四年的时间。他喜欢那里相对孤独的氛围,而这有助于他的不拘一格、高度个人化的艺术实践的形成。这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有人也许倾向于将“tunnel vision”的概念批判为危险的反社会,但许多艺术家长期以来都称赞它是能够让人消除敌意的古怪。“Momentum 8”不仅处理了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些现象,同时也利用了“某人自己的房间”是艺术实践的一个首要前提这一长久以来就存在的想法。
如今技术-科学方面的发展支持着个人主义,同时又将彼此隔离的社群培育成个体在其中能够深入钻研和消失的空间。通过信息记录程序和各种算法的大量使用而形成的网络的个性化产生了所谓的“过滤器泡泡”和“专属循环”。用户数据以一种决定了我们能够找到什么、并以此确定我们寻求的是什么的方式被利用着。如果网络被认为是一扇向世界开启的窗户,那么现在它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在屏幕上的镜像。
Brody Condon, Zeigarnik Effect, 2015
Sofia Hultén, Indecisive Angles (VI), 2015
Joanna Lombard, Orbital Re-enactment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