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底比斯,见证埃及兴衰 2020/7/7
- 量子科技鉴定《兰亭序》“真迹” ? 2019/3/26
- 单霁翔:我不是故宫掌门人是看门人 2019/3/26
- 海子离世三十周年:他的死亡与气功有关吗? 2019/3/26
- 韦罗基奥首次全面回顾展在佛罗伦萨开幕 2019/3/26
- 小镇青年的纠结:回家乡,还是漂在大城市 2019/3/9
- 外卖女骑手:上岗半个月瘦了5公斤 2019/3/9
- 租房客中的新青年:别人的房子,自己的生活 2019/3/9
- 人人车被指拖欠数千万广告费,线下店关停 2019/3/1
- 华强年入百万的吴老板:赚钱全靠转的快 2019/3/1
- 梵高艺术博物馆:《向日葵》将不再外借 2019/3/1
- “染发剂过敏”是什么鬼?前方高能慎入! 2018/12/4
- 胡润排行榜前100企业家富豪全是宽脸 2018/12/4
- 《纽约时报》盖章的最值得去国度美景 2018/12/4
- 章泽天急抛婚房,售价超1.1亿! 2018/12/4
- 新中国首富已诞生!网友:意料之中! 2018/10/15
- 唐玄宗其人:不只是风流才子 2018/10/15
- 周润发计划捐献全部财产:钱不是我的 2018/10/15
- 白酒行业支撑行业成长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2018/9/29
- 已婚男女出轨有多伤钱?专家:结果令人意外 2018/9/29
- 性骚扰受害者为何宁愿当鸵鸟,也不说出真相? 2018/9/29
- 纪念臧天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谣 2018/9/29
- 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每一个都很慌 2018/9/29
- 王俊凯天生就是“玩鹰的”丨专访天下霸唱 2018/9/1
- 为什么要在饮料里 加入二氧化碳? 2018/9/1
- 为何总是忘记梦境?海马体慢半拍 2018/9/1
- 价值上亿美元的网站都只有一个程序员 2018/9/1
- 冯骥才:九岁那年我最初的人生思索 2018/9/1
- 爱男人还是爱女人?跨性别者自我探索 2018/9/1
- 余华:就算往死里也写不出第二本《活着》 2018/9/1
- 西虹市首富:二爷是身家300亿的富豪 2018/8/3
- 台湾作家贪小便宜做免费隆鼻手术右眼失明 2018/8/3
- 霍思燕出席活动,十根手指上戴满了珠宝 2018/8/3
- 离开郭德纲之后,曹云金又下跪拜了新师傅 2018/3/16
- 央视315:击穿3谣言曝光6乱象批评2企业 2018/3/16
- 资金投入不足,英国博物馆收藏事业遇阻力 2018/3/11
- 巴塞尔艺术展母公司集团亏损1.19亿美元 2018/3/11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查理一世收藏展 2018/3/11
- 当红影星为夫背千万负债,如今50岁离婚复出 2018/2/23
- 王宝强大年初五现身机场,一个细节让人心疼 2018/2/23
- “大衣哥”被村支书痛批了:建学校一分没捐 2018/2/23
- 十年后,性爱机器人会是养老院里的标配 2018/2/14
- 阿里安全发现“微信克隆漏洞”盗刷微信钱包 2018/2/14
- 三百多年英国首位桂冠女诗人:戒烟戒酒戒性 2018/2/1
- 鲁迅:婚姻是母亲给我的礼物,好好地供养它 2018/2/1
- 贾跃亭的乐视时代在今天结束,因为他爆仓了 2018/2/1
- 你养的男人不爱你,你养的青蛙不回家 2018/1/24
- 中铁建工伪造公章7亿项目被废标,正在调查 2018/1/24
- 乐视网悬念跌停,超850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 2018/1/24
-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出炉,刘震云入选 2018/1/14

英国博物馆界的四位行业专家日前分享了他们对博物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看法。该讲话是他们在华莱士典藏馆最近举办的一场辩论会中的发言,辩论会的主题为“21世纪的博物馆”。
威尔士国家博物馆馆长 大卫•安德森(David Anderson)
2020年的博物馆应锐意变革、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成为社区的中心。它们需要和第三产业合作,致力于发展正式和非正式教育、推动居民健康福祉、促进技术进步与社会变革。博物馆如今已成为文化艺术领域最具创新性的公共机构。2020年以前,它们应将这一专长逐步向外延伸,成为公共创意的中心。
实现上述目标有哪些障碍呢?我们的首个挑战就是这种19世纪的英国艺术筹资模式。根据GPS文化机构公布的多份重要报告显示,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和英格兰艺术委员会继续为表现欠佳的伦敦博物馆分配不合理的拨款,而全国其他地区的艺术创意产业却无法获得它们所需要的财政资助。
我们的第二个挑战就是媒体对伦敦以外的艺术项目缺少足够的报道,比如威尔士的艺术比赛、英国世界艺术奖(Artes Mundi)。我们、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以及许多其他机构正在为这一行业开创促进文化参与和社会公平的新模式,这并非不可实现。多年的研究证明,这些举措富有成效。截至2020年,所有的博物馆都应朝这一方向努力,只有我们有勇气挑战英国现有的文化模式,我们的目标才会实现。
华莱士典藏馆馆长 克里斯托弗•沃格特尔(Christoph Vogtherr)
当博物馆与美术馆正努力保护藏品并为公众参观提供更多的方便时,我们却看到国家及地方政府减少了对艺术机构的拨款和投入。我们的财政补贴过去5年来削减已超过三分之一——并且裁减还未停止。这项财政削减政策带来的长期影响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华莱士典藏馆和任何一家博物馆一样,都坚守着保护艺术品的原则,并让公众能享有这一资源。一旦失去这些资源,那么未来的人们也将失去这些珍贵的学习与激发灵感的资源。
我们必须坦诚以待、直面问题,和公共关系与媒体圈保持一个有益的距离,因为他们正让我们远离公众的批评,丧失了对艺术的尊重。知识历时而习得,观念却由思考诞生,所以我们需要警惕数字媒体的过度宣传,虽然这能带来即时的效应。
博物馆应展现人性、真诚和人文体验。它们将我们与过去、与大众和个人的体验相连,并通过这种方式保障我们的未来。
惠特沃思美术馆馆长 玛利亚•巴尔肖(Maria Balshaw)
未来的博物馆展现给观众的内容无论是陌生还是熟悉,都应让他们感到舒适。陌生的观众也能在博物馆进行自由探索。
在博物馆,人们可以追寻过去、捕捉未来,不仅可以学习别人的新观念,还能贡献自己的想法。博物馆应带来愉悦感、激发好奇心,让我们体验到美,让生活因此充满奇迹。它们应属于社交空间,能潜移默化地打破社会阶层和不平等性。
我并不认同博物馆能够拯救生命,但我认为它们能让我们维持有价值的生命。它们为我们提供更良好的教育,让我们更加宽容与坚韧,心态更为健康,拥有更乐观的人生观。
无论是在曼彻斯特或英国的任何地方,如果你问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人们彼此之间的宽容、社会内部的不公平以及各个年龄层不断加深的社交隔膜,特别是当你身为穷人或者老年人时,情况更为严重。为文化产业投资将是明智之举,文化产业能够也正在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
如果你能为更多背景不同的人们参观博物馆提供舒适的环境,他们就能学到新东西。
评论家、策展人、学术研究者 罗伯特•休伊森(Robert Hewison)
未来的博物馆将和过去的博物馆极为不同。2014年11月,我完成了新书的撰写——《文化之都:创意英国的兴盛与衰落》,这个由大规模的彩票项目和政府资助的所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国家级的博物馆现在不得不想办法筹集那被削减的三分之一的公共拨款,而由当地政府提供的资助则削减更多。许多博物馆可能因此无法生存。无论未来的大选结果如何,前景都不容乐观:博物馆必须比现在发挥更多的积极性。
问题在于:这些公共机构会走向私有化吗,是否会因此更依赖于商业资助和富有的私有赞助人,还是更努力地吸引观众?谁才是它们真正的赞助人?我希望是后者。
未来的博物馆需要通过它们的陈列、教育与外延活动来竭尽所能地吸引公众,以此尽可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博物馆不仅仅是藏宝库,它们是人们与观念的交汇之处,它们的未来取决于它们对公共领域的积极参与。